之所以一意孤行,太子然也是有着自己的苦衷。因为大梁有着一位大贤,这个人大大加快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对于这样的贤才,太子然是绝对不会放弃的。这个人就是范睢。
后世之人对范睢的评价褒贬不一,贬损他是因为他睚眦必报,好大喜功,逼死白起;夸奖他是因为他提出了“远交近攻”,为秦国统一大业指出了方向。但毫无疑问,范睢是个真正的人才。
如果历史没有偏差的话,范睢此刻应该还藏匿在郑安平的府上,化名为张禄。并在华阳之战的半年后随出访的秦使王稽前往秦国,一年半后面见到秦王,开始在战国这个政治大舞台上书写自己光辉的未来。
说起来范睢也是一个苦命人,虽出身名门,却是旁支庶出子弟。地位低下,却善辩,范睢自然不愿默默无闻于乡野之间,自是奋发图强。
范睢本欲求官于魏王,但因家贫无资可通门路,不得入中大夫须贾门下为宾客。
一次,范睢随须贾出使齐国,须贾被齐王数落,范睢挺身而出,维护了须贾与魏国的尊严。齐王叹服,赠以金银、酒食,并愿拜范睢为客卿,均被一一拒绝。
事情这样发展,接下来的若是须贾举荐范睢自是皆大欢喜。但上天偏偏给范睢开了一个玩笑,一回到大梁,范睢就被须贾诬赖出卖魏国情报。
丞相魏齐生平最恨此类小人,令人将他拷打得肋折齿落,体无完肤,又用席裹弃于茅厕,让宾客往上撒尿。范睢装死,被抛于郊外。返家后即托好友郑安平将自己藏起来,化名张禄,并让家人举丧,使魏齐深信自己已死。
这样的遭遇比受韩信所受的胯下之辱更加厉害百倍。换做别人也许被仇恨迷失双眼,但偏偏,范睢坚强地活了下来。这才有了后来名传千古的复仇之事。
对于向往名利的范睢,太子然是有一定的把握招募的,只要诱之以利,许之高位,还怕一心复仇的范睢不上钩?!但若范睢拒不上钩的话,自己为了韩国安危,只能痛下杀手了。
在心里默默回忆了战国这位名人,太子然敲响了“郑府”的大门。
此刻,郑府内范睢正在和好友郑安平在讨论着时局。
距离范睢受辱已是两年了,这两年范睢深居于郑府,在好友的细心照料下,身上的伤早已好了,但是心灵的创伤却时刻在滴血。即使半年前魏齐被罢免,芒卯接替魏齐出任丞相。范睢心里的仇恨从没有少半分。
原本是一个热血爱国青年的他,彻底看清了这个世道。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程度只有范睢的好友郑安平知道。
虽然范睢这两年闭口不谈受辱一事,但当韩国一举灭掉魏国十三万大军,范睢那难以掩饰的喜色却表明,范睢已经连魏国都恨上了。
郑安平是一个商人,作为和范睢一起长大的玩伴。他自是知道自己的这位朋友怀有多大的才能与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