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纸的工匠要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等动作,每次承受的重量重达三、四十斤。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小心地移开竹帘,这层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砖块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在两道砖墙间生活,砖墙后面贴上湿纸,借助空隙散发的热气让纸张变干。
大致步骤就是这样,太子然不可能记得非常详细,只能将这些步骤还有其中的要点描述给工匠,让他们自行摸索实验。
毕竟身为韩国太子,他还有许多要事处理。而就算一切顺利的话,想要造纸成功也得二十多天后,如果掌握不好技巧,一两个月,三五个月也是大有可能,太子然不可能一直耗在这里。
四月份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去了,除了卫国的灭亡和陶郡的陷落,天下再无别的大事。
作为主要当事国的秦国,这次表现的却很反常,对陶郡的战事居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没有批评,没有声讨,没有威胁,没有遗憾,就好像失陷的陶郡和自己无关一样。
赵、魏、齐三国自是很高兴,以为秦国彻底怕了自己,这其中尤以齐国为甚。虽然齐国是衰落了不假,但齐王总觉得败得不服气。如果不是五国伐齐,单挑任何一国,齐国哪里会怕谁!不过陶郡拿下的如此顺利让齐王有一丝后悔,早知道秦国如此窝囊,自己就该早点拿下陶郡的。
太子然却是嗅出了一股危险的气息,俗话说得好,叫人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唤。如今秦国表面愈是平静,等他爆发的时候愈是猛烈。太子然深信这个道理。
燕国蓟城,丞相府,公孙操满心欢喜地送走了秦国的使者。
当今燕王乃燕昭王之子,虽然说虎父无犬子,但燕王与他的父王燕昭王相比差了何止十个层次。燕昭王带领苏秦、乐毅苦心经营数十年,眼看就要一举灭亡齐国,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生生给毁了。田单复齐,燕军败北,从此燕国再无崛起的希望。
利用燕王好大喜功,目光短浅的缺点,精于算计人心的公孙操很快就当上了丞相的要职。丞相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公孙操还不满意,他渴望的是王位,那才是至高无上的位置。
只是公孙操也知道,燕国王族人心未失,现在还不是时候。燕王虽然昏庸,但也不会天真到像燕王哙那样,被忽悠到禅位给自己。因此,公孙操要想尽快上位,就必须干掉处于壮年的燕王,弑君后再立年幼的王子为王。这样,公孙操就可以操控傀儡燕王,趁机掌握燕国的所有权力。再然后就是学自己的前任,心目中的“偶像”——子之丞相,上演一出禅让的好戏。
原本公孙操也是担心的,毕竟子之终究是失败了,自己冒险的话说不定也会重蹈覆辙。但齐国的成功经验又激励着自己,只要肯下功夫,臣子也是可以当王的。
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掉齐简公姜壬后,立其弟为国君,自立为相,然后杀光齐国权贵。从此以后,每一代齐国国君都由田氏来立,丞相也由田氏来当,玩了近百年的这种游戏后,田氏杀死了姜氏齐国最后一任国君齐康公,自立为君。现在是田氏齐国就是这样子来的。
每当想到田氏齐国的风光,公孙操本来沉下的心又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