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两军已经对峙了四十多天了,除了开头的数日战事激烈,后面的更像是潺潺的溪水,表面貌似湍急,实际波澜不惊。近一个月来,两军就是在不停地加固营寨、挖设沟渠中渡过。仅有的交锋来自双方的斥候和辎重队,斥候在因为侦查对方,少不了交锋。辎重队是为了取水送粮,少不得遇到对方小规模的偷袭。

白起也想过断赵军的粮道,奈何隔着长长的晋河,有心无力。赵国从邯郸又调来了三万大军,屯驻在晋河对面的榆次城。而且赵军谨慎异常,每次运粮至少有一万大军护送,秦军在偷袭不可能得手的情况下,也不会白白牺牲。

廉颇何尝没有绕道秦军背后袭击的打算,但晋阳以南已经完全不属于赵国。秦军的斥候充斥在方圆一百里的地方,他们并不抵制赵军的侦查,甚至一遇赵军即退,但这让廉颇不肯冒险。赵军是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哪怕数量上的些许优势也不过堪堪抵挡住秦军而已。

至于强攻,则完全不在双方的考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到头来还不是便宜了他国?因此双方都在耐心地等待着战机,只要对方露出了漏洞,自己抓住了,那就是一击致命。

秦军大营里,白起听完副将王陵的汇报,沉思不语。南阳郡居然丢了,而且是被韩国一力打下。这在白起看来,颇有些不可思议。南阳郡有兵八万,韩国能够派出的大军最多不过十万,怎么才半个月就举境丢失呢!

联想到几个月前,韩国夺回了内史郡二十三城,复置为三川郡(备注:本为韩宣王所设,后为秦所得,归于内史郡,秦统一后重新划分为三川郡),同时将野王以南的大小二十城划为颍川郡,如此一来,韩国就在不知不觉间拥有了四郡之地,实力增加了一倍。同时,韩国坐拥武关,时刻可以侵扰关中腹地,实乃秦国的心腹之患啊!

白起暗暗思量,等此次大战获胜,一定要说服秦王攻打韩国。韩国已经开始威胁到秦国的安全,若是放任韩国休养生息个三年五载,恐怕到时候悔之晚矣。

虽然韩、魏已经出兵,但咸阳也派出了援军。因此,对于河东战场,白起只需留意即可。眼下要紧的,是如何尽量拖垮赵军,减少秦国的伤亡。白起可是深知,每日里运送的粮草可都是秦国的元气啊!

“也许,现在可以用那条计策了。”白起下定决心。

第一百二十章 战起河东

三日后,河东郡,吴县。当五万韩、魏联军抵达吴县的时候,王翦率领的秦军已经等候多时。

望着秦营中密密麻麻的军旗,晋鄙笑着对身旁的暴鸢说道:“暴将军,你看,秦军这阵势当有两万人啊!连我们的行踪他们都一清二楚,这仗可不好打。”

暴鸢摇了摇头,颇有意味地回道:“晋将军说笑了,秦军既然敢在这个时候调派大军来堵截我们,那就意味着他们在西线的战场上已经兵力不足,只能采取守势。只要我们能牵制住这股秦军,那河东战局将有利于我们三晋。想必辛将军(备注:即辛垣衍)不会放过这么好的良机。”

两军在新安相遇之时,暴鸢告诉了晋鄙韩国拿下了南阳郡的消息。晋鄙听后难免生出嫉妒、愤愤不平之意。要知道,秦国进犯韩国野王的时候,赵、魏两国可是出了大力的。眼下赵、魏两军被困于河东,韩国却只派出了一万大军支援,面子上有些说不过去。

太子然也是怕赵、魏两国因此对韩国生出嫌隙,于是一方面建议韩王派遣使者前往邯郸、大梁,表明韩国会在武关一线吸引秦军的注意力,使得秦军不敢主力尽出,另一方面则是包揽了向河东运送粮草的重任,当然,是在打通粮道以后。以此来巩固三晋联盟。

“呵呵”,晋鄙对暴鸢的话并不反对,只是接口说道:“既然秦军已经知道我们大军到来的消息,还如此有恃无恐,想必咸阳怕是已经有所表示。如果本将所料不错,咸阳来的援军应该已经在路上了。我们可要当心身后这只黄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