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臣以为,最好的莫过于拿下被秦军占领的雁门和上郡。不过,这两地秦国集结了八万大军!我们赵国必须对秦国施加足够的压力!拿下了这两地,我赵国、魏国、韩国、楚国将封死秦国东出的路线!秦国再无可能阻止我大赵称霸于山东!为了维系联盟,维系现在的局面,我们赵国需要付出些代价。像齐国、燕国、韩国、魏国,我们可以割让几座城邑来换取他们放弃上郡,毕竟他们和上郡不接壤,想来不会反对。至于楚国,只能是借助和楚国接壤的韩、魏、齐三国的其中一个,来一次三国换地!”

对蔺相如的提议,赵王虽然心里面肉痛,但为了能够笼络住他们,换取他们对赵国霸主地位的认同,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好方法。就像街头的老大,不让小弟尝到些甜处,小弟们怎么会卖命呢!

平原君说道:“只要秦国示弱,雁门的那五座城邑肯定没有问题。臣担心的是上郡!上郡也和匈奴接壤,若是我们全取上郡的话,将不得不面对北方的压力!依照臣的想法,不如让秦国割让半个上郡即可!这样,上郡的北部有秦国替我们防守,我们第一个好处是不用屯驻大军防备匈奴。第二个好处是秦国在这里的军队被我们从南面和东面包围,若是秦国做一些小动作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以此来威胁!”

“好主意!”赵王笑道。表面上看来赵国是吃了些亏!但实际上,这样会让秦国很是难受!既然分兵防备匈奴,又要活在赵国的威胁之下。

赵豹这次没有出声言语,在他看来,匈奴现在不成气候,地盘大才是更直接的好处。不过,这样的话想想就罢了。说出去的话指不定又惹得王兄不高兴。国尉赵奢也没有言语,赵王糊涂就罢了,蔺相如怎么也跟着胡闹呢!好在,自己马上就要领军支援廉颇了。但愿不要出什么差错才好!

第十七章 兵临城下

汉中郡,成固。

县令杨义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韩军心里有些发怵。俗话说兵一满万,无边无沿。城下的韩军可是号称十万大军,这么多的兵马在秦军眼皮子底下有条不紊地准备攻城,秦军的压力可想而知!杨义甚至怀疑,成固到底能挡下韩军的几次冲锋!等待开战的煎熬折磨着每个秦军,他们的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虽然依托着坚城,但规模庞大的韩军足以用数量来抹平秦军所有的优势!

“怎么可能?!韩军怎么可能越过千里的距离,抵达汉中的腹地成固?!莫非他们长了翅膀不成?!”这是听得韩军围城消息后的秦人的第一反应!

熟悉汉中的人都知道,成固的北面和南面皆是茫茫的崇山峻岭,西面的南郑又一直平安无事。唯一可以解释通韩军突然出现、兵围成固的理由,就是成固以东的汉中郡已经失守了!这个消息虽然惊人,但却是最符合逻辑推断的!

县尉王方望了望城下井然有序地韩军士卒,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杨县令,这个紧急军情派人通知南郑方面了吗?”

杨义收回了心中的恐慌,点了点头,回道:“已经派人前去南郑了!不出意外的话,明日援军就会抵达。”

王方心中的压力稍缓,如果郡尉任宇率军及时抵达的话,自己应该没多少压力!毕竟自己心头上也有五千大军,坚守个三五天没什么大问题。看着两股有些发抖的杨义,王方体贴说道:“大战在即,杨县令不妨坐镇后衙,居中协调!城头上的战事,就由下官来负责好了!”

杨义毕竟是一个文人,他之所以冒险来城头,不过是为了激励士气,安稳军心而已!不然的话,秦王以后追究下来,说自己怯战畏战,那自己就倒霉了!在杨义看来,政事上,自己做主;战事上,还是交给任宇好了。大家各司其责,但真若是守不住了,自己一介文人,也只能提剑为秦王效死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杨义点了点头,回道:“如此,本官就静候县尉佳音了!”

王方拱了拱手,没有言语。杨义脸色却是变幻了一下,用极小的声音说道:“县尉以为,旬阳、西城、白河这几个城邑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