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恩没有立即作答,反而大着胆子问道:“王上是不是既想保全魏国的形象,不令魏国臣民失望、寒心,又想和韩国议和?”
魏王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承认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是自己所盼望的,急切地说道:“计将安出?寡人还请颜大夫示意。”
“王上所虑者,不过是交出魏齐让魏国臣民失望、寒心。臣倒是有一计,可帮助王上解除这个烦恼。韩国要求我们限期交出魏齐,不过是因为魏齐身在大梁,身在魏国。若是魏齐不在大梁,不在魏国呢?韩国又怎么要求我们交出魏齐?!到时,压力就转嫁到其他国家!就算魏齐被抓,也是其他国家交出去的,和王上的魏国没有关系!”
魏王恍然大悟,大喜,只要魏齐不是自己交出的,不是魏国交出的,那就无损于魏国的形象!毕竟,这是其他国家要讨好韩国,魏国做多不过是抗议一下,给魏齐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罢了。
但魏王随即想到一个问题,自己的王叔在大梁住的好好的,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地潜逃呢!对这个问题,颜恩的回答很简单,魏齐不逃跑,那是因为他还不知道韩国御史大夫张禄就是自己羞辱过的范睢的消息。等他知道范睢把他当做奇耻大辱,指名道姓要用他的项上人头洗刷屈辱的事情,魏齐又怎么可能继续淡定地待在大梁城?!尤其是魏王只需稍稍放出风声说自己打算羁押魏齐,交由韩国处置,魏齐绝对会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魏王连呼妙计,当即采纳。是夜,魏齐在宫中的一名心腹偷偷溜出宫来,将魏王打算在次日派兵捉拿魏齐的消息带给了魏齐。这也是魏齐毕竟在魏国丞相的位置上待了几年,又是魏国公子,总有一些人被魏齐收买为心腹。别看魏齐看似每天无所事事,但对魏国的时局知道的却是一清二楚,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许许多多的眼线!魏齐罢相多年,但影响力还在!如果不是信陵君的贤名实在太高,魏齐早就觅得机会重新启用为相了!
这名心腹带来的消息显然把魏齐惊呆了!虽然屋里暖如盛夏,但魏齐依旧是惊出一身冷汗!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多年前羞辱的那个卖魏通齐的卑鄙小人,不仅没有死,还坐到了韩国御史大夫的高位上!谁不知道,这些年风头最盛的国家是韩国,辅佐韩王在短短的六七年之间,创立他国花费数十年才能创立的霸业的幕后功臣,主要就是这个范睢!
原本还在打算如何浑水摸鱼、力挽狂澜的魏齐一下子就面临了一个切合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逃出大梁城!大梁城是呆不下去了,甚至于魏国也呆不下去了!魏齐为了自己的小命,必须走的越远越好!走的越快越好!
关键时候,魏齐平日里豢养的门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往日里鸡鸣狗盗之辈,硬生生诈开了城门,帮助魏齐在拂晓之前,从大梁城逃了出去!
出了大梁城,匆忙的魏齐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该逃到哪里。去韩国那是自投罗网,留在魏国是坐以待毙。怎么看,和韩国、魏国交好的国家是都不能去了。否则,一纸诏令过去,其他国家的君王摄于韩、魏两国的声势,就会派人把自己扭送道新郑。似乎看起来,只有秦国一国可去。但如今函谷关、武关皆在韩国手中,直接往西入秦已经不大可能。魏齐想要入秦,必须往北借道赵国、塞外,兜一个大圈子,行程数千里才可行!
魏齐犹豫了片刻,就决定先前往邯郸落脚。平原君赵胜慷慨、仗义,赵国的国力又不弱,凭借自己和平原君的关系,应该可以隐藏下来。即使韩国找到自己的踪迹,确定自己藏在平原君府上,怕也会顾忌赵国的颜面,不会逼迫赵国交出自己吧!这是其一。其二,自己可以在赵国韬光养晦,静待时局的变化。毕竟,如果有其他的出路,魏齐也不愿意前往秦国避难。退一步讲,就算赵国摄于韩国的压力,不再收留自己,自己也可以北入草原,隐姓埋名。
想清楚了这一点,魏齐一行十数人,就拍马直奔邯郸而去。与此同时,大梁城内的王宫,一名魏国将军小心翼翼地对魏王禀报道:“启禀王上!公子齐已经连夜跑了,臣要不要派人去追?”
魏王居然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他们往哪里跑了?”
“先往东跑了二十里,然后一路往北,应该是要投奔赵国!”
魏王暗道魏齐一声狡猾,一脸正色地说道:“追自然是要追的!你马上带三千骑兵,兵分两路,一路南下,遇到楚军拦截就回来;一路直接往东,追到齐国边境!”
将军点了点头,一脸恭敬地说道:“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