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个便宜法?”韩王饶有兴趣地问道。

“魏国此次吃了这么大的亏,一旦王上接受议和,魏国对我们韩国必定是心生怨恨、貌合神离。一旦魏国恢复元气,必定勾结秦国乱我韩国,我韩国将永无宁日!王上可曾听说,打蛇不死,反被蛇噬?如今这魏国就好比蛇,王上好比打蛇之人,万不可心慈手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魏国乃中原大国,但有两郡之地,必能恢复元气!臣请王上三思啊!”魏辙语气诚恳地跪求道。

韩王哈哈一笑,戏谑道:“寡人深知这一点!刚才不过是哄骗魏国使者罢了!三十万大军初到大梁,一时之间哪会这么快攻城!这段时间,寡人打算攻其心,衰其气,爱卿乃用兵大家,自然懂得寡人的用心良苦!”

魏辙长松了口气,深深作了一揖,道:“臣还以为王上轻信了魏国!罪过!罪过!请王上责罚!”

魏辙早就该料到,韩王向来是谋定思动,怎么会轻易推翻当着群臣的面下的决定呢!自己倒是被韩王的演技瞒过去了!魏国现在怕是会欢喜异常吧!不过,终究会是空欢喜一场。

大梁城内,随着中大夫缩高平安返回王宫,并转述了韩王的要求,王宫中悲伤、绝望的气氛总算是减淡了一些。韩国肯同意议和就好!议和有的谈就好!为了避免重蹈当初议和的覆辙,避免夜长梦多,几乎没有一丝异议,魏国君臣一致同意了韩王多割让濮水、济水之间的八个城邑的要求!

一个时辰后,沐浴一番的缩高重新从大梁城出发前往韩军的大营。和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缩高拿了加盖了印玺的国书,还有韩王索要的所有城邑的舆图以及户籍民册。魏国的意思很明显,希望这一次直接敲定议和的协议。为了给自己吃一个定心丸,不惜先把重要的舆图以及户籍民册呈现给韩国。

但韩王注定不会让魏国如意,在查验了缩高带来的舆图和户籍名册后,韩王虽然面露满意的笑容,但还是装作颇为担心地说道:“寡人自然愿意相信贵国的诚意!只是,在没有见到魏齐和占领这些城邑之前,寡人是不会撤围的!”

听到这样的话,缩高哪里会愿意。韩国这样当然安心了,问题是,魏国该要担心了!谁知道韩国会不会在得到这些好处后反悔呢?!虽然韩国一直以信义著称,在诸侯之中甚有威望!然儿,这种事关魏国生死的大事,魏国不能冒险!这世上没有绝对讲信义的人,如果有,那就是没有足够的利益诱惑!显然,缩高自认为,这四百里之地足够让韩国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以己度人,概莫如此!

“王上!要不这样,我们魏国先把河水以北的两百里土地割让给贵国!王上先退兵到鸿沟以西!待我们交出魏齐,王上再后退五十里!待我们割让濮水、济水之间的城邑后,王上再解散大军,班师返回新郑!如此可好?”

缩高试探性的话遭到了韩王的连连拒绝,如果按照缩高所说的,魏国只需付出区区两百里土地就能让三十万大军撤退到鸿沟对岸,然后魏国就可以重新布设防线,一旦魏国反悔,韩国不知道还要牺牲多少人才能再次渡河!这往返的成本,价值不菲啊!

缩高愁眉苦脸,眼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游说道:“王上若是担心我们魏国反悔,大可不必。即使韩国三十万大军撤退到鸿沟对岸,我们魏国也不会朝令夕改。一旦我们魏国反悔,王上三十万大军须臾间就能渡过鸿沟!退不退兵,对韩国没有什么影响!对魏国影响可就颇大了!毕竟,王上的三十万大军驻守大梁城外,必定让城中百姓惶恐不安!秦国两次包围大梁,大梁百姓对秦国恨之入骨。韩国大军若是长期围困大梁,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如果王上愿意采纳此建议,臣愿意游说魏王派遣质子到王上大军之中,如何?”

韩王露出犹豫的神色,一旁的副将魏辙趁机说道:“派遣质子?就是不知,魏王愿意派遣何人为质?”

缩高尚未请示魏王,自然不好私自做主,因此只能是小心翼翼地回道:“这个,臣不知。”

魏辙冷哼一声,不以为意地说道:“魏国上下,堪以为质的,也只有一人,也只有此人方能体现魏国的诚意。若是想要我们韩国答应魏国的条件,就必须派遣此人为质!”

“敢问将军所说的是何人?”缩高心中涌上一股不好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