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王翦的大军,此时应该刚刚抵达潼关,即使他们不顾疲惫,马不停蹄地赶回来,至少也在四天以后!同样的道理,白起即使全力回师,到达咸阳也会在七天以后!时间,这一次真的没有站在秦国这一边。
但凡城内有一万精锐,秦国也不会如此被动。但战争没有如果。何况,刚才的估算全都是最理想的情况。调麃公的大军问题不大,但调王翦的大军,潼关也许比咸阳更快失守,调白起的大军,也许河东的韩军会一路尾随而来!对秦国来说,迁都栎阳,令白起分出部分兵力死守栎阳无疑才是合适的选择!
秦王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寡人不走!寡人宁愿战死咸阳,也不愿巡狩栎阳!这咸阳,一旦离开,想回来就不容易了啊!”
群臣默然不语,竟然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失去了咸阳以西的大片土地,秦国只剩下两郡之地(已经占据的半个河东暂时不算在内),兵力不过十几万而已!就凭借这样的实力,谈何光复咸阳?!也许在今后的数十年后,秦国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
“丞相,你带太子去栎阳吧!寡人命你监国!以君之才,君臣齐心,数十年后,必能收复关中!”秦王像是交代后事一般托孤。
魏冉当即就慌了,跪着向前走了几步,连连叩首,急切道:“王上不宜妄自菲薄!大秦的主心骨乃是王上!不是臣!王上若是如此,臣情愿一死,保全臣的名节!”
秦王苦笑着摇了摇头,内心慨叹,自己何尝不知道魏冉的想法。秦国已经如此落魄,如果自己被韩国俘虏又或者身死,尚未成年的太子继位,主少国疑,秦国的人心怕是彻底要散了!
“寡人不死,韩国对我们大秦的戒备一日就不会消除。如果寡人身死,秦国主少国疑,也许韩国就会轻视我们秦国!有了喘息之机,或合纵或连横,总有我们秦国施展的可能!如果祖宗保佑,寡人能够侥幸守住咸阳,那更好!如果可以保住关中,寡人愿意降低身份,向韩国求和!”秦王说的一脸坦然,群臣们听后却是羞愧难言。所谓主辱臣死,盖莫如此!
“王上!魏国已经名存实亡!韩国如今发兵三十万,明显是想要灭亡我们大秦!王上若在,我们大秦还能众志成城,博得一线生机!王上若不在,太子年幼,人心就散了!那才是我们大秦的灾难!请王上三思啊!”宗正嬴则说得泪如雨下。
“请王上三思!”群臣一个个叩首不已。
秦王露出片刻的犹豫,是了,韩国这次兴师动众,怕是真的打定主意要灭掉秦国!自己若在,民心、士气就在,赵、齐、燕、楚四国说不定还能伸出援手。毕竟,魏国已经名存实亡,秦国若是再灭,很快就会轮到赵国、楚国,兔死狐悲,四国是绝对不会放任秦国被韩国灭亡的。但少了自己,军心怕是涣散了,也许四国的援军还没有到,白起就兵败了!秦王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死。
魏冉趁势说道:“商汤曾经被困在夏台,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晋国的重耳也曾逃往翟地避难,齐国的小白也曾奔莒,但他们最后都成就了王霸之业。就连越王勾践也曾当过吴王夫差的奴隶,但卧薪尝胆终究灭了吴国。死很容易,难的是忍辱负重,王上如果连死都不怕,难道就不能忍辱负重,带领我们大秦再次崛起吗?臣以为,王上若是心存死志,将国事交付给年幼的太子,才是对祖宗社稷的不忠!”
魏冉的激将显然起了作用,秦王说要死守咸阳,不过是一时的激愤。如今魏冉用商汤、周文王、晋文公、齐桓公、越王勾践的事例来做比,秦王一死了之,乃是为了保全名节而置秦国的社稷于不顾!忍辱负重,方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寡人受教矣!”秦王心悦诚服地长揖。
“臣不敢!”魏冉慌忙回礼。
“既然如此,那寡人就携太子即可前往栎阳,丞相以为如何?”秦王征询魏冉的意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