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燕、齐两国都没有这个打算。于齐国而言,已经没有可供割让的土地;于燕国而言,占据潍水以西的半数齐国土地似乎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这,是齐国万万不会答应的。

韩腾率领的五万韩国大军就在齐国生死存亡系在一念之间的时候,北上长城,进入战局的。长城固然坚固,但再坚固的堡垒,也需要兵力来防守。

荣蚠当然会防备韩军北上,为此不惜留下三万大军,死守济水、长城一线。但燕军占据的齐长城毕竟只是一小段,甚至不到整个齐长城的一半。当韩腾选择以昌城以南七十里的嬴城为突破口的时候,有齐军的策应,韩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齐国境内。

当荣蚠接到后方的急报,得知韩军已经包围章丘,将于陵和历下之间的道路阻塞的时候,荣蚠果断放弃了向高宛进军,接应剧辛大军渡河南下的计划。韩军已经近在咫尺,如果自己还勉强北上的话,在半道上就会被齐、燕联军堵截住,到时的结局是灾难性的。

刚拿下不久的于陵成为燕军在济水南岸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兵马五万五千多人,历下及其南方的长城一线,有燕军一万五千人,身陷重围的章丘,则有超过一万燕军驻守。

韩军的到来极大地分担了齐国的压力,田单再也不用担心济水南岸的燕国大军。随着韩军包围章丘,章丘和历下两地的两万五千名燕军已经无法左右战局,甚至就连荣蚠麾下的五万五千人,也要抽出不少的兵力应付来自韩军的威胁,荣蚠真正可以调动起来,用来和齐军交战的,也不过四万人初头,最多五万人。与之对应的,是齐军的八万五千人,齐军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齐国,临淄。

谁都知道,因为燕国大军入侵,君王后的心情不太好。宫里几个寺人因为私下谈论前方的战事而被杖杀,着实给宫中当差的众人提了一个醒。

不过,当宦者令心急火燎地冲入宫中,求见君王后,众人以为即使宦者令这样的近臣也会因为举止失礼而受责备的时候,宦者令却是笑吟吟地走了出来,丝毫没有受罚的迹象。未久,宫中就传出了消息,韩国出兵包围了章丘城,将齐军一分为二。

这对处于危难之中的齐国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君王后当然没有让人说出韩军不过区区五万,如此少的数量,也说明齐国想要战胜燕国,将燕军赶回济水北岸,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但这也好过齐军孤立无援,韩国的介入至少会让燕国好好思量,要不要继续扩大战事!

不过,齐国的高兴没有维持两天。燕国长大夫剧辛率领的大军在付出了三万人的代价后,突破了齐军精心设置的济水防线,兵临高宛城下。

在济水北岸,一万燕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从其他地方渡河,包抄齐军后路。六万燕军在长大夫剧辛的指挥下,将拥兵一万的高宛团团围住。虽然在高宛以东,齐国尚有四万大军,在高宛以南,更是有田单的八万五千大军,算上高宛城内的军队,齐军依然占据绝对的优势,但燕军渡不渡河,对战局的影响完全不同。

高宛城下的六万燕军和于陵城中的五万五千燕军真正形成了犄角之势,燕军、齐军、韩军犬牙交错,都被互相包围,整个战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为济水北岸的燕军已然成功渡河,负责济水一线的齐将貂勃除了留下一万人牵制济水北岸的燕军,护卫临淄北方的安全,便带领剩下的三万大军与田单的大军汇合。

貂勃一见到田单,就单膝跪地,主动请罪道:“卑职无能,让燕国大军成功渡河,还请将军责罚!”

在大军出征时,田单被任命为主将,全权负责指挥、节制齐国境内的所有军队、将领,而貂勃在领军后,身份只是一名偏将军,而不是炙手可热的上大夫,故而有此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