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齐军封锁消息地厉害,荣蚠心里也很是犹豫。全力北上未尝不可,就怕韩军突然从身后出现,给自己一刀子。如果真有这样的局面发生,一场溃败几乎可以预料。甚至,济水以南的燕国大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样的结果绝不是燕国可以承受的!

所以,思来想去,荣蚠只能一面派遣斥候,侦查章丘城下的韩军动向,一方面探查田单大军的踪迹。毕竟,才不过七万齐军现身,尚有六万不知去向。敌人在暗,自己在明,这种情况最危险!

仅仅两天的时间,荣蚠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讯息。章丘城下的韩军数量并没有减少,也没有调动的踪迹。齐国的六万大军在高宛东面驻扎,虽然不排除齐军广树旗帜,迷惑自己的可能,但齐军即使有少部分人隐藏起来,数量应该也不多!

种种迹象表明,齐军似乎在考验荣蚠的耐心。如果荣蚠坐视剧辛大军被攻打,那田单率领的齐军将给予其最后一击。如果荣蚠有胆量出来,那么田单会给荣蚠麾下的士卒一份“大礼”。至于韩国,似乎对于齐国、燕国之间的小打小闹毫无兴趣。将章丘、历下城内的燕军看得死死的,更让韩国觉得感兴趣。

这两天,剧辛求援的使者一波接着一波,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齐军的攻势实在太过猛烈,仅仅三天,燕军就伤亡了两万人,当然,齐军的伤亡代价更大,但问题是齐军似乎对此毫不在意。

荣蚠望着舆图,仔仔细细看了一个时辰,终于在剧辛的第十波求援使者到来时,下定了决心!

第三十一章 燕、齐之战(下)

发兵邹城,这是荣蚠的选择。虽然邹城方向太过平静,平静的有些让人不安,但高宛南面的喧哗更透着危险!

田单率领的大军已经前往高宛东面,以此表示自己暂时的置身事外,但运送粮草的车马依旧不停出入于高宛南面,让人不解其意。谁都清楚,燕军短缺粮草,齐军如此行径,岂不是欲盖弥彰?!

当然,选择了冒险发兵邹城并不意味着进行一场随便的豪赌。一下子投入所有的兵力和一步步压上自己的筹码,试探出敌方的战略,这就是战场上菜鸟将领和名将的区别。

荣蚠最先做的就是将手上的一万骑兵尽数派出,就是想用骑兵的快速和机动消除潜在的风险。如果齐军设下埋伏,面对一万来去如风的燕国铁骑,齐军也讨不了好。如果齐军没有设下埋伏,那正好可以打草惊蛇,试探出齐军的下一步策略。

最终探明的情况是后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燕国铁骑,邹城守军显得惊慌失措,虽然城头上立着的守军数量看似很多,但其中许多人战战兢兢,显然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而附近二十里内也没有发现齐军的踪影,一切迹象都表明,齐国似乎是打算放任邹城给燕国。燕国能不能拿下邹城,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在这种情形下,荣蚠才亲自率领四万五千人的燕军步卒,舍弃于陵,发兵邹城。一路上有惊无险,短短四十里的路程没有耗费燕军多少体力,只是,高度的注意力,时刻提防可能的偷袭,倒是让许多燕军的精神很是疲惫。

邹城很小,城中只有不到两千户百姓,这样的小邑如果不是沾了靠近都城临淄的便宜,是不会有多少驻军的!即使是战时,即使燕国大举入侵,邹城也不过三千士卒!这也可以理解!邹城距离临淄不过百余里,如果敌人都打到邹城了,那临淄也危险了!既然如此,还不如把兵力都集中在临淄,邹城这样的小邑,不要也罢!

荣蚠原以为,大军压境,外无援兵,小小的邹城也许坚持不了两个时辰就会被自己占领。但事实出乎了荣蚠的预料,每一次,燕军都能轻而易举地登上城头,和齐军贴身肉搏,以命博命,但每一次,最终的结果都是燕军被齐军赶下城头。有几次,自己想发挥兵力上的优势,蚁附攻城,但城中突然飞来了许多箭雨、石雨,让自己在片刻间损失了超过一千人马。自此,荣蚠只能老老实实地用人命来消耗齐军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