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秦国君臣没想到,被韩国背后捅了一刀的赵国会这么快派出使者前来晋阳。在秦国君臣看来,赵国伐秦有错在先,不过自己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谁叫自己最弱呢?!但赵国这么快派出使者,未免太看得起他们的面子!难道自己会不识时务,调头对韩国反戈一击吗?!又或者自己会和赵国议和,而不是趁着赵国和韩国两虎相争的时候为自己谋利?!显然不是!

秦国最喜欢做的就是落井下石的事情,尤其是在知道赵国也好,韩国也好,对自己都没安好心的情况下,坐收渔翁之利是再好不过的了!

赵国使者是一个无名之辈,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能够在短短十日内赶到晋阳城下的,需要的不仅仅是上佳的毅力,还有绝佳的体力!对于争分夺秒的赵国来说,派出平原君这样的重臣所花费的时间实在太多了!毕竟作为上位者,大都受不了长途跋涉的辛苦。在这种时候,有一个强壮的,能够把赵国想法清晰说给秦国君臣听的人就可以了!而赵国使者赵礼就被委以重任,不仅因为他弓马娴熟,年轻力壮,也因为他才思敏捷,出身王族,虽然是庶出一脉。

秦国君臣自然愿意见上赵礼一面,在赵国身上,秦国吃了太多的亏。这次形势逆转,自己虽然不能羞辱赵王,又或者留下廉颇大军,但能羞辱下赵国使者也是不错的!毕竟,秦国君臣已经猜到,对方多半是为了求和而来。让相对处于弱势的一方战战兢兢、可怜兮兮地等着自己的决定,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面对秦国设下的刀斧,赵礼显得从容不迫,入得大殿,赵礼只是微微向秦王作揖,环顾了眼大殿内的群臣,就长叹不语。

秦王微微恼怒,面对韩国的强攻,明明胆战心惊、自身难保的是赵国,赵国使者却是一副失望的表情望着自己,似乎自己才是最可怜的那个!所以秦王毫不客气地讥讽道:“先生可是在哀叹赵国将亡吗?”

毫无疑问,赵国虽然如今的形势称得上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凭借赵国的厚实底蕴,无非是让韩国夺取数百里土地,再不济,丢失邯郸,迁都北上,想要灭亡,却是极难。毕竟,韩国可没有做好灭绝赵国这个当世第二大国的准备。韩国也不会为了一个秦国和赵国大动干戈,于韩国而言,削弱赵国,让赵国与秦国互相比拼才是王道。秦王如此说,纯粹是想要看赵使的笑话。

大殿内群臣哄然大笑,赵礼在笑声中身影略一摇晃便很快镇定下来,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似乎对秦国君臣的嘲笑显得很是不齿。

待大殿安静下来,赵礼长叹道:“臣不止是在担心赵国危险,也是担心秦国有亡国之危啊!”

“先生真是无稽之谈!如今韩国伐赵,危险的是赵国!寡人的秦国向来和韩国交好,何来的危险之说?!如果廉颇大军尚在晋阳城下,先生这句话倒也有些道理!但现在嘛,赵国自身难保,还是不用操心寡人的秦国了!”秦王一脸冷笑道。

到现在为止,秦王尚且不知道韩国派出了多少大军让廉颇如此惊慌失措,也不知道韩国用兵的具体方向,只能是借机诳赵使的话。

赵礼也不以为恼,只是用不无遗憾的语气说道:“韩国二十万大军深入赵国腹心,距离邯郸不过数十里之遥!诚如王上所言,赵国险矣!如果没有援军,邯郸多半不能幸免!可一旦赵国灭亡,秦国又有什么好处呢?!秦国将完全被韩国围困,伐韩以开疆扩土那是自寻死路。不伐韩,不过是被韩国一点点蚕食灭亡!因此,臣以为,赵国若是得以保全,秦国还能多一强援!”

大殿内的秦国大臣听闻韩国发兵二十万,攻打邯郸,更是攻到距离邯郸不过数十里的地方,皆是难掩惊讶之情!除此之外,或兴奋或忧虑,种种情绪皆有之。韩国是强大不假,但是应该没有强大到如此迅速地兵临邯郸城下吧?!毕竟赵国也不弱!隔着三条大河,加上两百里的土地,居然一点也迟滞不了韩军推进的速度?!如果将赵国换成是秦国,秦国的情况可能更加糟糕,也许,韩军已经攻破了晋阳吧?!这一刻,不少大臣对韩国的戒备之情提高到了顶点!但也有不少大臣有的只是欢欣鼓舞,有韩军牵制赵国,秦军可以趁势渡过汾水,从赵国身上夺取大量的土地!这意味着大量的军功!这怎么能让渴望立功的大臣不兴奋?!

秦王哈哈大笑,似乎听到了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直指着赵使说道:“赵国拥兵三十万,粮草不可计数,以邯郸的坚固,韩军想要攻占,没有十数万的伤亡怕是难以成行!先生说笑了!赵国哪里有亡国之危?!反倒是寡人的秦国,赵国劳师远征,让我大秦子民伤亡不少!寡人如何相信,赵国若是渡过这次危机,不会再拿寡人的秦国下手?!”

秦王的眼下之意,却是拒绝了赵国求援的隐晦请求。对于秦国而言,韩国、赵国都不是好招惹的。韩国为了救援秦国而伐赵,赵国却说韩国才是秦国最大的敌人,自己才是秦国的朋友,这如何取信于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