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不置可否,只是忧心忡忡地看向丞相将渠,说道:“丞相觉得呢?”
将渠深深作了一揖,道:“臣以为,亚卿所言甚是!韩国邀请我们瓜分赵国,表面对我们燕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实则不然。韩军超过三十万,后续可能还有追加的兵力。我们若是灭赵,最多动用的大军不过二十万。战力更是不能和韩军相比。一旦瓜分,我们最多取得半个巨鹿,剩下的邯郸必然归属韩国。至于代郡、雁门、云中,地广人稀,就算全都划归我们燕国,又能如何?!反不如帮助赵国渡过这次难关,得赵国这一强援!至于齐国的威胁,臣倒是以为不足为虑。一者齐国兵弱,二者齐国君臣容易满足。我们最多失去河水以南的土地,齐国必然罢兵。但我们燕、赵齐心协力,却能拥有大败韩国的可能。韩国一旦大败,元气必然大伤,趁势南下,夺取的土地甚至可能超过失去的土地。楚国、秦国甚至齐国也会因为韩国兵败生出异心。这才是最重要的胜利!”
荣蚠亦是出言道:“王上!臣亦认为赵国若亡,我们将失去南方屏障,即使得到代郡、巨鹿也是得不偿失!救赵乃是急救,我们即使云集大军,按兵不动,也能牵制不少韩军,让赵军可以安心和韩军厮杀。反倒是齐国的威胁短时间难以看到!齐国即使真的有心出兵,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筹备。韩国若要调派大军支援齐国,所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臣等附议!”群臣齐声说道。
出乎燕王预料,朝堂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人支持和韩国一道瓜分赵国。加上燕王原本就担心韩国坐大,失去制衡,自然愿意从善如流,同意派遣大军救援赵国。不过,毕竟韩强而燕弱,为了麻痹韩国,取得出人意料的战果,燕王还是道出了自己的计策!
第四十四章 邯郸之战(一)
燕王信誓旦旦地向范睢保证,燕国愿意出兵十五万攻打赵国沙丘,与韩军一道,拿下廉颇大军,瓜分赵国。
范睢在和燕王约定了出兵的时间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洛阳方面却不知道,燕王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兵是真,却不是为了对付赵国,而是想要攻打韩国。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燕赵两国联合起来,亦是赶不上韩国,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加胜算的出尔反尔对燕国来说算不了什么。
虽然燕王不知道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个道理,但成王败寇这个乱世法则燕王还是清楚的。燕王不想屈居韩王之下,不想对韩王俯首听命。自己是疼爱自己的妹妹不假,但国家利益高过一切。韩王也不会因为自己是他的妻舅就放过自己一马。
为了防止韩国的细作识破自己的诡计,在平阳君赵豹抵达蓟城后,燕王下令,严禁百石以上的官员与赵豹接触。这也是迷惑韩国细作,毕竟,燕国眼下是要伐赵的节奏,私底下和赵国大臣接触很有嫌疑。就在赵豹心灰意冷,打算返回邯郸的时候,中大夫栗腹却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闯入了驿站,将燕王的计划和盘道出。
赵豹的第一个反应是燕王是在诓骗自己,想要获取赵国的信任,然后再出其不意地击败赵国,如此,面对燕、韩两国的夹击,赵国必死无疑。但很快,赵豹又推翻了自己的猜想。因为燕国的计划是要先奔袭巨鹿的韩军,在占据巨鹿后,再和赵军一道夹击韩军主力。
在占据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韩国没必要配合燕国演这么一出苦肉戏。一者,赵国完全可以派遣斥候监视巨鹿,在韩军损失没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赵国是不会相信的。二者,有这个时间,燕军完全可以配合韩军,将廉颇大军围死。这就好比一只母鸡捆绑在屠夫面前,屠夫不一刀干脆利落地了结母鸡,却是和母鸡谈起了心,想要让母鸡相信自己绝不会伤害对方,然后趁着母鸡松懈的时候突然一刀,这完全是多此一举!
在得到燕王的许诺后,平阳君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不过,在离开蓟城的时候,赵豹还是装出一副义愤填膺、失望至极的样子,气呼呼地南下,返回邯郸。
半个月后,赵豹返回邯郸,结果未过多久,邯郸就有了新的动静。驻守在城外的廉颇大军将营寨收缩,距离邯郸更近。无数的士卒在营寨外围设置拒马,深挖壕沟,摆出一副完全死守的样子。这一切都被韩军的斥候看在眼里。
赵军在自己的都城附近实行了焦土政策,邯郸城外三十里内,无一房一瓦,也无一粒粟米,田地里的粮食近的被赵国抢收,远的被纵火付之一炬。
邯郸以东四十里,韩军中军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