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实在太过炎热,昨天夜里虽然连夜命人送出了冰块和香料,也保不齐可以遮掩多久。与其提心吊胆地担心秦王的遗体暴露,还不如将其接入宫中,至少宫中皆是自己的耳目,又有冰窖。只要用自己王后的威严震慑住秦王不安份的妃嫔,想要保密还是简单的。如果有人不知死活,敢去打搅“秦王”休息,那自己一定会让对方给秦王殉葬。这是华阳夫人的真实想法。

两日后,秦王的车驾在夜里悄悄地驶入了晋阳城。百官们接到命令,秦王身子不适,百官各司其责,不必前来迎接。

当天夜里,只有丞相嬴则、阳泉君、太子等寥寥几人聆听了“秦王”的命令,百官们虽然有些疑惑,但也只能讲疑惑埋在心里。这几日天气愈发炎热,白天休息,夜间赶路入城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秦王高高在上,自己哪敢质疑秦王的命令。

与此同时,百官们还听闻就连将军杜蟜也“不小心”感染了时疫,如今在西苑养病,不能前来。秦王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时疫,心情可很是不好呢!

唯有后宫中,杜姬等人为了表示对秦王的忠心,在次日求见秦王,遭到了华阳夫人的无情拒绝。听说双方闹得不欢而散。杜姬现在在朝堂上失去了兄长杜蟜这个依仗,也是不敢闹得太过。一方面,杜姬派人前往西苑打探兄长的病情,另一方面,杜姬心中暗暗下了决心,等“秦王”身子痊愈,自己一定要告诉“秦王”,华阳夫人是多么的跋扈。在杜姬看来,秦王如此宠爱自己,怎么可能不想见自己?!就算不想见自己,肯定也愿意见自己的爱子——公子嘉啊!肯定是华阳夫人想要单独照顾秦王,博取秦王的欢心!

第七十二章 楚国之殇(上)

秦王“暴毙”的消息是在六月三十日昭告天下的。在此之前,秦国百官便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秦王”自从回宫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群臣面前,虽然丞相嬴则等可以时不时见到“秦王”的肱骨大臣一致向群臣表示,秦王的身子在一天天好转。但如果真的如此,秦王早该出来安抚百官了!哪怕只是露一次面也好!

足以佐证群臣这种猜测的,是太子子楚以秦王的名义,在五月底的时候,下令征召十万青壮修建王陵。秦王实际上正值壮年,根本无需这么着急修建王陵。虽然太子给出的解释是王陵的进度太慢,这些时日也不是农忙,也没有什么战事,征伐百姓服劳役也并无不妥!但群臣心中还是隐隐不安。

有心人更是注意到,郎中令吕不韦也是抱恙在身,许久没有上朝。卫尉杨端和也是深居简出,就连之前风头最盛的将军杜蟜也是在沾染“时疫”后,在西苑养病就再无动静。等到再次听到杜蟜的消息,却是对方不治身亡,死在西苑。然后过了半个月,秦王在宫中好端端地得了急病,暴毙而亡!

没有人敢质疑秦王的死因,因为整个晋阳的兵马都掌控在阳泉君手中,丞相、宗正、太尉等德高望重的官员,一同“聆听”了秦王的临终遗言。秦王要求治丧一切从简,切勿扰民。太子子楚仁厚有为,宜继位为王。杜姬甚得寡人之心,宜共享极乐,同赴幽冥。

所有的人接受了这个事实。在这个时候,谁敢质疑秦王的遗命,就是在挑战秦国的王权!挑战大秦数百年的王位继承人的规则!有德高望重的老臣支持,有兵权在手,太子子楚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这一年,子楚二十三岁!

子楚继位为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根据秦王的生前所为,制定一个谥号。最终,谥曰孝文。史料记载,秦孝文王在位仅十年,这段时间秦国少有胜绩,更是丢掉了关中。秦国自此再也没有办法崛起!只能一步步被韩国蚕食,最终被灭!

为了迅速稳固民心,子楚继位后,听从郎中令吕不韦的建议,下令大赦罪人,按照功劳表彰秦孝文王时期的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

苏代这段时间一直待在晋阳,没有离开。对于合纵之事,苏代是志在必得。奈何针对合纵,秦国在一开始便争吵不断,秦孝文王先是出城狩猎,匆匆归来后又是除了丞相嬴则等寥寥数人,谁也不见。苏代亲自求见嬴则数次,也是毫无结果。每一次嬴则都是闪烁其词,哪怕苏代摊牌,也没有效果。那个时候,苏代已然确定,秦国必然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秦孝文王驾崩的消息便被昭告天下,子楚以太子之位继任为秦王。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置办丧事,等到苏代可以求见秦王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八月上旬。

苏代深知,民心不稳之下,想要说服秦国合纵,怕是不容易了。不过,秦孝文王的死因绝非表面上那么简单。苏代很怀疑,秦孝文王的暴毙是不是和韩国有关。如果秦王真的知道些什么,或许自己可以挑拨一下,让秦、韩两国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