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历史上,齐国是唯一不抵抗就灭掉的国家。面对比历史上的秦国更为强大的韩国,齐国再一次选择了懦弱,似乎,齐国的顽强和宁死不屈在田单复齐的时候,已经用光。田单病笃,貂勃归隐,朝堂上少了主战派,惊魂未定的齐王听信了右丞相后胜的话语,乖乖打开了临淄的城门,效仿楚王,布衣出行,韩国可谓兵不血刃地灭掉了齐国。
当田单得知齐王下令开门迎接韩军入城的时候,一时气急,居然就此溘然长逝。临死前,田单不停地喃喃说道,“后胜误齐!后胜误齐”!而这个时候,齐王正带领后胜一干人,战战兢兢地迎接韩军入城。
韩国果真是讲究信义,将拥有两万户百姓的临淄作为齐王,错了,应该是齐君的封地。如果说楚国好歹还进行了抵抗,是在极其绝望的情况下才不得已投降的话,那齐国完全就没有进行一点像样的抵抗。
临淄城是中原地区有数的坚城,如果不是败得太快,数十年前,燕国根本没有机会打下来。无论是粮草还是器械,都极其充足。李牧派人清点府库的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得出的最后结论是如果齐国一心死守,自己至少要花费一年,韩军才有可能攻入临淄,还是在付出极其惨重的伤亡代价的前提下。
虽然瞧不起齐人的懦弱,但李牧不得不承认,自己巴不得希望自己的敌人都是这般。这天下流的血太多了,北方的匈奴,西方的月氏,东方的胡人,全都虎视眈眈地看着中原,身为军人,不应该将同源同种的国家作为劲敌,而应该将胡族作为生死大敌!
从韩国出兵到齐王投降,齐国覆灭,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齐国的百姓刚刚熬过一个冬天,准备出来耕种,就突然发现,城头的旗帜换了!无数人瞠目结舌,有些难以接受,但当接到减免三年赋税的通知后,又将齐国抛之脑后。
国家的兴亡,关我们庶民什么事!我们只知道,等来年施行新法,我们的日子会比以前好,比以前更有希望,这就足够了!这是无数齐国百姓的真实想法。
如果说,楚国覆灭只是让燕、赵两国震惊,那么齐国的覆灭就让燕、赵两国胆寒。天下只剩下韩、秦、燕、赵四国,秦国还和韩国凑得很近,这让燕、赵两国怎么活啊!
上一次,赵王没有听从平阳君的建议——立即出兵救援楚国,间接帮了韩国一把,这让赵王觉得平阳君的建议要极其慎重地对待。所以,赵王在得知齐国覆灭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去找平阳君,希望他给出建议。
平阳君给出的建议很简单,那就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赵王深以为然。只是,赵王不知道,在平阳君看来,随着楚、齐两国的覆灭,赵国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了!除非韩国自己发生什么大的纰漏,比如说陷入内乱,又或者骄傲自大小觑了各国。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其低微。
燕国方面,老冤家齐国覆灭后,燕国派出使者前往洛阳恭贺韩国,一波又一波的使者求见韩国皇后,送上重礼。似乎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燕国和韩国可是姻亲,等到数十年后,继承天子之位的公子安可是留着半数燕国王室的血脉!
韩国需要休养生息,燕、赵则畏惧韩国庞大的实力,秦国则忙于整顿军政,于是很有默契地,诸国都没有挑起战事。
公元前二五八年六月,秦、燕、赵三国派遣使者进入洛阳,谒拜韩天子,愿依照齐桓公例,奉韩天子为天下霸主,从此休兵止战。韩天子许之。
公元前二五七年三月,秦国丞相嬴则病逝,五月,秦王以郎中令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
公元前二五六年,赵国大旱,赵国向秦国、燕国求粮,两国不从,乃以宋子一城之地,向韩国请换粮草二十万石,韩国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