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注明,只要大炎不干涉北莽进攻大渊,将来得国之后,依旧奉行前朝和大炎的友好政策。
双方过往恩怨,一笔勾销,北莽对大炎疆土绝对秋毫不犯。
更令当时的炎帝欣喜的是,那位北莽联盟的首领,竟愿意以臣弟自居。
便是大渊国主,也从未在他面前这般放低姿态。
可想而知,这封国书恰好正中他下怀,让这位短视的炎帝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在简单和朝臣商议了一两次之后,炎帝便力排众议,执意将支援大渊的军队撤了回来。
还美其名曰:攘外必先安内。
气得负责在大炎联络沟通的大渊官员,当场吐血,且在金銮殿上破口大骂,说大炎在纵虎为患,有朝一日,必将反噬。
那位炎帝哪管这些,整个人都沉浸在当老大的喜悦中,最终眼睁睁看着大渊在半年后覆灭,期间再没有支援过一次。
后来北莽建国,果然遵守诺言,不仅收敛了兵锋,每年还会派人到大炎进贡,且北莽国主仍旧言必称臣弟。
那炎帝一看对方不忘初心,说到做到,小弟这么上道,身为老大哥的自己,岂能不有所表示?
于是,通商,开户,允许边境自由买卖,什么铜器铁锅,农耕工具,只要北莽想要,统统卖过去。
咱们大炎乃是天朝上国,别的没有,就是有钱……别说话,人傻钱多速来!
如此维持了三五年光景,就在那位炎帝还沉浸在兄友弟恭的温馨之中时,北莽人的铁蹄,无情地碾碎了他的美梦。
经过数年通商的积累,北莽一改往日贫穷积弱的状况,要粮食有粮食,要铁器有铁器。
再配上他们本就骁勇的战士和盛产的战马,一时间兵锋所向,无人能挡。
直到边疆接连丢失三座重镇,消息传回京城,大炎朝堂上下这才如梦初醒。
被人狠狠打脸的那名炎帝,情知自己被北莽人欺骗了,恼羞成怒之下,立刻调集军队,企图驱除鞑虏,收服失地。
然而,北莽人处心积虑这么久,岂是那么容易就会撤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