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徐怀之沉吟良久,陷入了思索之中。
其实相比学生的话,徐怀之考虑得更全面一些,信息也更多。
比如他不知道,现在昌王和惠王正在僵持,因为惠王再次搬出了他的外公,在和太子做了交易之后,斗争的由头张昌已经干净利落地喜欢回家了。
但是……
两边的斗争不是那么容易停下来的,他可以确定,这件事明天早朝一定会被惠王的人弹劾,或许不会弹劾太子,但一定会弹劾昌王。
别说什么昌王在这件事没有参与,这教谕大半夜跑进他徐府,恐怕不到一个时辰,消息就能送到惠王府上了。
想到这里,徐怀之不由瞪了那教谕一眼,真是个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不如张澜呢。
至少张澜办事出了岔子,可没有光明正大跑到惠王府上去求助。
这件事要是处理不好,太子动没动科举倒是其次,昌王被弹劾一个裹挟民意是少不了的,之前惠王可就吃过这样的亏。
徐怀之心底生出一丝不甘,明着暗着都对付不了太子,竟然还惹得一身骚。
现在只能先下手为强,通过弹劾太子,让这件事从昌王身上摘出去。
这样一想,倒也和昌王初衷相仿,只是没能给太子造成什么实质性的麻烦,反而让自己吃了个暗亏。
徐怀之打定主意,收起其他想法,看向那教谕淡淡道:“本官知道你的想法了,你先回去等消息吧。”
“这……”
不等那教谕再说,徐怀之就看向那学生,面露赞许之色:“你不错,一会儿和本官一起去见昌王。”
学生一愣,随即狂喜,忙不迭应道:“是,学生多谢大人!”
昌王!
虽说他之前就是为昌王办事,但从来没见过昌王。
能见到昌王和见不到的地位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