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母子两个进了屋,先冲赵然磕了头以示感激,然后忐忑不安的坐在角落里一张方桌边,见热汤和面饼端上来时还兀自不敢相信,直到赵然一再点头微笑示意,这才狼吞虎咽地开始吃喝,一边往嘴里塞东西,一边喂怀里的孩子喝汤。看得赵然心中暗自叹息不已。

正在此时,赵然心中一动,只觉脐下三寸气海之内忽然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热息,这丝热息在气海内飘来荡去,时隐时现,若不留神的话,几乎感觉不出来。

赵然稍一转念便想明白了,敢情功德力的获得就是那么简单!

等妇人吃饱,赵然将妇人唤过来问话,一问才知,这妇人竟是带了孩子去谷阳县伸冤的,走到半路上下起了秋雨,故此才有刚才那一幕。赵然忙问究竟是何冤屈,这妇人便详细讲述了一遍。

此事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去年收成不好,这妇人的丈夫向村子里的富户借钱度日,可因为生息太高,如今还不起,已经被富户告到了县衙,县衙来了差吏将她丈夫带走了,如今已经投了大牢。这妇人是要到县里喊冤,请求县令从宽发落自己丈夫的。

“你说喊冤,冤情何在?”

“……县里抓了我男人……”

“你家借钱是否属实?”

“……是借了五贯钱……可那张家索要月息两分,实在太高了!”

“借的时候知道月息那么高么?……知道还借?”

“不借就得饿死啊,道长,您老人家帮我说说话,救救我那当家的吧!我给您做牛做马了!”

“别激动,别哭,好好说话……官府有青苗仓,专为你这等青黄不接人家的所设,为何不去青苗仓借钱?”

大明在各府均有青苗仓,专为向遭了灾,或者生计艰难的农户家提供借贷,息钱也低,多不过本钱的四厘,农户可到县衙里申请,由县里帮忙代办。说起来,青苗仓的设置也是道门于五十年前督促朝廷施行的善举,其中至少一半本钱都由各府道宫所出。这妇人放着常平仓的钱不借,反而去借高利贷,赵然很是不解。

妇人稍一解释,赵然就明白了,青苗仓是有的,但想要借出钱来,却相当困难,从申请借贷到最后发放,其中的时间跨度往往会相当漫长,短的至少一年半载,久一些的等个两三年也毫不稀奇。穷人家的经济保障最是脆弱无比,一旦发生困难,一两个月间就会家破人亡,哪里有时间等那么长。

妇人欠的钱并不多,统共九贯多钱,其中真正的本钱只有两贯,其他的都是高利贷生息。难怪她家还不上,若是没有赵然,一辈子都别想把钱还清,最后的结局注定是卖田卖房,运气好的话成为佃农,运气背的话,多半阖家就是一个死字。

略一沉吟,赵然从扳指中摸出一个大银锭子,差不多二十五两,直接递给那妇人:“这些钱你先拿去,还了债后还有剩余,应当能让你家宽济些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