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这个情况是极为严重的,如果粮价保持在这种水平上,那么借贷给农户的那十两、二十两银子等于缩水三倍,慈善金的放贷将无法解决农户度过灾年的问题。

而对于赵然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随着九月份的临近,他体内增长的功德力开始变得渐渐稀薄起来,和刚开始时那些厚实的功德力相比,转化法力的效力越来越弱。

稍一打听,无论是赵然还是县衙都立刻弄清了原因:这是谷阳县豪绅大户们的统一行为,他们在囤积居奇!

赵然和孔县令立刻将这一情况禀告了西真武宫和府衙,孔县令对此十分头疼,他亲自坐镇县衙,召集谷阳县豪绅大户商议,想要逼迫众豪绅放开粮食售卖,但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众豪绅们以各种借口推脱,总之就是不出售粮食。

见协商未果,赵然通过景致摩,直接向张云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严厉打击这帮囤积居奇的豪绅大户,必要时不惜杀人立威!

赵然的建议无疑可以起到震慑作用,而且立竿见影,但后果却不是谁都可以承受的,张云兆和冯知府一时间都下不了这个决心。

第三十五章 都是名字惹的祸

对于赵然的建议,两个龙安府的最高权力者还需要深思熟虑,但谷阳县粮价飞涨的难题却是必须立刻解决的。为此,张云兆和冯知府专门向玄元观和四川布政司衙门行文,催讨救灾粮食。

但因为连续三年的明夏战争,四川布政使司衙门掌握的存粮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调拨的救灾粮食与所需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而因为秋收还未开始,真正的旱灾并不曾显现,除了龙安府外,受灾的保宁府和夔州府甚至都没有向成都发出过任何警示,所以布政使司衙门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张云兆亲自前往成都,面见玄元观监院李云河,两人面谈了一个时辰之后,李云河答允张云兆,将由玄元观出面,想办法从川南、川东向川北调粮,至于购买粮食和种子的钱,则需要西真武宫自行筹措。

这个时代的农户是没有多少积蓄的,他们的抗灾能力非常虚弱,基本上一到秋收就进入无米下锅的地步。而从外地调粮入境,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可灾情不会等人,农户们土地里收不到粮食,只能拿着刚借到的慈善金去高价购粮,就算买来了粮食,也绝对撑不过这个冬天。如果任由这一状况延续下去,赵然插手青苗钱放贷一事将成为一个笑话。

或许赵然可以加大慈善金的放贷力度,将每户借贷的数额增加三倍、甚至五倍,但用脚趾头思考也能想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将会使粮价继续高涨,赵然无论投入多少银子,最终的结果都是白搭,农户们依旧买不到足够的粮食,而豪绅们将赚得盆满钵满。

而如果赵然收手不管,那么农户们在花光慈善金贷款之后,照样得向豪绅们去借高利贷,仍然逃脱不了田地被兼并的结局。

赵然很无奈,他之前便已想过,一旦自己动手,肯定会遇到不小的阻力,但是他没有料到的是,豪绅们的第一个反击就让他陷入了焦头烂额之中。

谷阳县城内的金宅内,赵然端坐花厅之中,陪同的主位上,依旧是金县尉。

赵然小口小口啜着盏中的香茶,直到茶盏见底,仍不见金县尉有所表示,于是不得不开口道:“金县尉,如今的情形实在是等不得了,不知你还在犹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