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页

尤其从前年底开始,很多后勤接济都跟不上来,于是白马山周围驻扎的数万夏军便开始祸害起周边的部族山民了,其中尤以上述三寨受害最深。

深受其苦的三寨忍受了一年,实在忍受不下去,龙白土司、查马土司和筇河土司聚到一处达成秘议,决定向大明投顺。经过与川西总督府和道门提调署长达两个月的拉锯协商,终于达成了接应明军占领白马山的密约。

经庐山总观、南京内阁同意,总督府和提调署答应了三部的条件,允许三部在归顺大明后继续自治,同时驱逐佛寺,改建道观。

如今白马山大获全胜,明军已经进驻到了白河一线,隔河与夏军对峙。白河是条湍急的河流,素有天险之称,一时之间很难攻克。说实话,与夏国的南线战场基本上已经打不下去了,不仅是夏国疲惫,支应了大战八年之久的大明西南诸省也同样疲惫不堪。

庐山总观和南京内阁的意思是,战事暂时到此为止,待巩固之后再图将来。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新占的红原草场和龙白、查马、筇河应该怎么管理呢?

对这个问题,庐山总观和南京内阁没有达成决议,为之争吵了半个多月。

各种意见观点不一,有缓和的,有激进,基本上分成两派。

一是遵照原先的承诺,放任三部自治,只由道门派遣道士入驻三部,传布三清恩泽,敦促三部部民改信。

二是撕毁原先的协议,强行解散土司,改土归流,编立军户,设卫所实行军管。

两种意见争得不可开交,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左看右看都不能说不对。总观和内阁无法形成统一的决议,干脆扔给了玄元观、川西总督府和道门提调署,让他们先给出建议——毕竟将来这块地方依旧要由川省来管理。

因此,在这次大议事上,玄元观准备征集各方宫院的意见,以备咨询。

第五十四章 拔度英魂

“……九幽路远,能追已往之魂;三宝功勋,可荐不回之魄。凡修祭炼,必仗神恩……”

“……各派师真、各姓宗亲,并及功德施主,四维上下、五音男女、十类孤魂……”

“……慈光普照,惠泽同施,俾霞灵幽爽,超度逍遥之境。十万孤魂同归不夜之天,上下将士同登道岸,凡言未尽,百拜上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