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页

“看上去倒是不像,说你刚满三十,怕是无人存疑。”

“哈哈,多谢方丈谬赞,练武之人,时常活动筋骨罢了。”

“张守御看上去的确英武,听天鹤宫杜监院说过,张守御在战阵之上是员猛将。”

张略叹了口气道:“不敢妄称猛将,不过是敢冲、舍得拼命罢了。”

赵然举杯相敬:“听说张守御并非将门世家,也不是军户出身,能做到四品佥事、担负一方,这番际遇当真难得,非是战阵上有过人之处,哪里可能身居高位?守御是在何处应募从军的?听口音,似乎不是川中子弟?”

张略干了杯中酒,笑道:“张某在四川待了十七年,自以为言谈已与川人没得区别,不想被方丈一听就听出来了,哈哈……我下面那帮瓜娃子,一直说老子四川话地道,原来也是哄老子高兴,哈哈!不瞒方丈,我是京城人士。”

“哦?京城人士,怎么跑四川从军了?守御必有故事,且说来听听?”

第三十三章 胆色

张略大笑:“哈哈,也好,其实也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左右无事,说来给方丈下酒。我家世代居于京城,我少时不晓事,走街串巷,好吃懒做,好勇斗狠,专行不法,说起来惭愧,也是市井中的地痞混子。后来得遇高人,传了我一身武艺,也由此萌生了出人头地的想法。记得嘉靖三年时,宫中选秀,与我青梅竹马的……

唉,其中曲折,不提也罢,我一气之下就来到边关。当时咱大明正和土蕃争夺乡城,我便径直投了宁蕃卫。投军当月即遭遇平生第一场战事,斩首两级,叙功晋为小旗。”

赵然赞道:“锥处囊中!”

张略晒然一笑:“之后的日子,一直顺风顺水,或许也是走对了路子,我这人哪,天生就是从军的料。嘉靖五年时积功为总旗。嘉靖九年随上峰调驻天全六蕃招讨司,升百户。嘉靖十二年,夏军破白马山大阵,朝廷设川西总督府,我带部下至松藩作战。先隶属小山卫,嘉靖十五年迁叠溪千户所副千户,嘉靖十八年迁松藩卫中军千户,十九年白马山大捷后,因公升松藩卫指挥佥事,四月设红原守御所时,以佥事职领红原守御。”

听罢这份履历,赵然不禁咋舌,张略的升迁速度,简直不亚于自己,没有家世、没有背景,十八年连跳六级,从最底层的小军一举而入大明中层将领之列,堪称军中异数!

不由发自内心赞道:“若非勇略过人,张守御如何能有今日,来,贫道敬守御三杯!”

张略连称不敢,将酒喝了,摇头道:“其实张某能有今日,只占了两条,一个是始终在边关,军中迁转最重军功,张某从军十八年,历经乡城之战、打箭炉之战和白马山之战,从无一刻停息,大仗打了十三次、小仗不计其数,没那么多战事就没那么多功绩。第二条,是张某运道好,能够活到今日,实在是匪夷所思……”

说着,张略陷入沉思中,赵然也不催促,等着他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