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页

赵然点头:“从军十八年,大仗十数次,小仗上百次,身上的创口到处都是……此人从小军而迁指挥佥事,全靠打仗得来,殊为难得。”

赵云翼含笑问道:“你想举荐他?”

赵然道:“也非是举荐,只是想帮帮他。”

“帮他?这是什么意思?”

“唉,这次松藩天鹤宫杜监院一案,从川省招了许多人接受问询,此人也在其中。因为玄元观叶都讲认为,张略受杜腾会请托,参与了对西夏的商贸走私。走私一事查无实据,总观于六日前开始放人。”

赵云翼点了点头:“这不是很好么?”

赵然叹了口气:“大都管,人的确是放了,可张略也被吓到了,此人从军十八年,向来只知道和敌军搏命,忽然之间被人安插罪名,招到庐山问询近月,其间不得外出、近似软禁,如此待遇,岂是我道门对待有功将士的正途?”

赵云翼微笑道:“将他招至庐山,不过是协助核实而已,致然你既和他相熟,可择机宽慰一二,好生劝解,让他放心杀敌报国,只要他与违法乱纪的事情不相干,道门断不会亏待于他。”

第四十二章 坏消息

赵然品味着这几句话,注意到赵云翼说的是“道门不会亏待他”,而非“道门和朝廷不会亏待他”,于是斗起胆子道:“是,大都管的好意,我必转达给张略。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张略的确有些心灰意懒了,前几日我去浔阳渡口雇船,正巧遇到了也在雇船准备返回川省的张略,我和他简单闲话了几句,他的意思,是如今白马山大战已停,眼见着今后几年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因此想家了。他说离家已经十八年,一直未曾侍奉高堂,也没尽到长兄的责任,想起来很是不孝,想要从军中退出,今后常伴父母。”

“也算得上是个孝子,孝心可嘉。”

“大都管说得是。也是碰巧,那天正好遇到当年和张略同在松藩效力的一个军将,此人是武昌卫左千户,他率领麾下军士前往大胜关换防,走的也是水路。因此,张略很是羡慕这名千户,也希望自己能够调防内地,离家近一些……”

赵云翼打断道:“武昌卫千户?调任大胜关换防?”

赵然点头:“正是,此人名罗洪,原本也在松藩卫所军中,以一手连珠箭称名,白马山大战后调任武昌卫左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