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页

当然,按照张云意的意思,哪怕是针对赵致然个人,成与不成尚在两可之间,同时也尽量不让张阳明冲在最前面。

于是张阳明道:“这篇诏令文本,是由我下观典造院、方堂两位执事联名上奏,得到了八大执事房的一致认可,诏令的最初起草者,是典造院左殿主景致摩。为了向诸位真师禀明其中的详细来由,这位景殿主自告奋勇,从庐山赶到京城,如今就在元福宫外等候。”

杨真人再次插嘴:“是景家那个孩子?没有资质根骨的,可惜了。当年……”

张云意怕他再次歪楼,忙打断道:“正是景家的子孙。阳明,便将他唤进来询问吧。”

张阳明出了紫宸殿,到元福宫门外,冲坐在门房内的景致摩招了招手。

景致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见了张阳明的手势,深吸一口气,正了正衣冠道袍,跟在张阳明身后,入元福宫门,向紫宸殿行去。

一路上,张阳明叮嘱道:“致摩,进了紫宸殿,说话要谨慎。我昨日就跟你说过,这件事情,大家的心愿是好的,但不能指望一次就成,这不可能。”

第五十九章 三个问题

景致摩跟在张阳明身后,道:“我明白的,监院。其一,将事情局限在赵致然身上;其二,争取到几条限制修士的措施。”

张阳明点头:“这就是我将你们起草的原文删除大半的缘故,那些话,太伤人,拿出来反而起不到好效果。”

景致摩低头道:“监院一片苦心,都是为我十方丛林同道着想,致摩是明白的。”

到了紫宸殿,拾级而上,进入大殿之中,景致摩立即叩拜于地:“小道简寂观典造院左殿主景致摩,见过诸位真师!”

张云意道:“起来吧,传你进来,是想问你,这份诏令原本是来自你的建议?”

景致摩起身,垂手肃立:“回大天师,的确是小道的建议。”

“为何要起草这份诏令?据我们所知,目前在十方丛林中担任道职的,只有谷阳县方丈赵致然吧?是因为他的缘故?”

景致摩道:“是,也不是。此诏令由赵致然而起,但最终意图,却是为了明确修士与俗道之间的职责,不使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