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页

主政一地,不是到了地头之后立刻就开始指手画脚,实现所谓“心中的抱负”。来之前赵然对于主政的方向当然有一套规划,以及希望达成的目标,但这仅仅是方向和大略,具体怎么入手,还要结合白马院的实际情况来通盘考虑。

如果计划可行,那就结合实际调整之后慢慢推行,不合适的,就要做出改变,再寻找机会一步一步试行,如果有违背当地实际情况的,那就干脆推翻重来,甚至舍弃废止。

而要想了解实际情况,第一步就是翻阅文书,做好功课。

第五十八章 笔记

白马院的文书不算多,也不算少,赵然埋头看了三天,对道院的情况大概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中,他对道院中每个人的履历看得都特别仔细,希望能够尽量了解到他们的背景和经历,建立一个大概的印象。

比如监院袁灏,此君在川西总督周峼幕中时,以对战事精通而著称,行事也十分果决,同时还极有担当。

又比如都厨雷善,做过主簿、县丞,对民生治政相当熟稔。

都讲聂致深,是曾致礼在安悦太乙院任监院时的都讲,曾致礼调去了永镇,他却没有跟过去。

……

除了人事问题,赵然还比较关注道产。白马院基本没有什么道产可言,号房的申迎宾几乎无事可做,相当于闲人一个。而龙账房报上来的大账上,整个白马院只有存银一千余两,仅够维持道院正常运转两个月,可谓穷得响叮当。

如此穷困的局面,也是因为没有道产的缘故,完全指望上峰拨款,没有自我造血的机能,这日子能好过到哪里去?

这让赵然很不高兴!白马院可是官道合一的道院,不仅要布道,还要担负官府的职责,没有钱,怎么办事?

赵然足不出户,一门心思闷在白马院的方丈舍中查看各种文书档籍,一看就是整整七天。

赵然就任白马院方丈后的第七天,收到了二师兄余致川的笔记,笔记很长,详细记述了楼观派此行前往福建鹤林阁的所见所闻。

身为内丹南宗紫阳派的掌舵者,又是总观真师堂的坐堂真人,许真人的百岁寿诞办得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