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页

雷善勉强笑了笑,不再多说。

赵然看了看袁灏,袁灏面无表情,同样不发一言。

赵然道:“我有个建议,不知是否可行,说出来,还请诸位指教。既然无法确定这些新到流民的未来生计,那就干脆再等一段时间,先不确定他们的去处。”

雷善问:“那人来之后,住在哪里?”

赵然道:“我这些天转了转城里城外,对一件事比较满意,就是咱们红原修筑的城墙,我亲自上去走了走,差不多能并排走五匹马。在缺乏工匠的偏僻之地,在县里钱粮匮乏,总督衙门下拨又不宽裕的情况下,只是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便立此厚墙,充分说明了诸位的能耐和才干,表明了各位的敬业和专业,我要代红原百姓,代天鹤宫杜方丈,代总督府夏总督,向诸位表示感谢!”

说着,赵然起身,向大家躬身施礼。

堂上众人都称“不敢”,起身回礼,坐下后却都不明所以,搞不清赵方丈怎么忽然说起城墙了。

只听赵然续道:“照我看,红原的城墙一定要精打细磨,不可为了赶工而粗制滥造,咱们完全可以用十年之期,建设一座川西大城,故此不必急于一时。我以为,是否可以考虑暂缓目前城墙的修建进度,将壮丁们召集起来,兴建一些临时居所,以容将来一批一批到达红原的流民,在没有确定他们具体落脚之处的时候,权充周转之用?”

这是对城墙的修建不太满意?在座的都是同一个念头,尤其是主持修城的袁灏和雷善,都不由暗自猜测,这位赵方丈对城墙到底有哪里不满意。

但这个问题又没法提出来,因为赵方丈刚才说了,对城墙的修筑“比较满意”,并且高度赞扬了大伙儿,同时代表这个代表那个向大伙儿致以热诚的感谢,你这时候再去问他哪里不满意,完全说不通啊。看来只能私下找机会打听了。

雷善更关心的是赵然所说的“周转房”问题,于是问道:“方丈说的周转房,建在哪里?”

赵然道:“依我看,建在城墙的外面就很好,城外到耕地之间还有大片废地,既然无法耕种,不如围着城墙建一层房舍,如今的城墙可为红原的内城,城墙之上可以容人行走通畅,这就是一条很好的环线道路嘛,交通便利得很!将来红原大发展了,可以在外面再建一道城墙。”

袁灏和雷善这才恍然,原来赵方丈是嫌红原城建得太小了!

雷善迟疑道:“方丈,您是打算扩城吗?”心中打定主意,如果赵然是个好大喜功的方丈,那今天说什么都要阻止他!

赵然一笑:“哪里谈得上扩城?有多大劲办多大事,咱们红原如今的情形,有多少银子、多少人口能拿来扩城?我的意思,就是趁着流民到来之前,抓紧时间修一些周转房,先安置了再说。有家的一家一间,没家的,四人一间,我看修个五六十间也就足够了。老雷,从明天起,把修城墙的那几百人调出来修周转房,你看来不来得及?”

雷善算了算,道:“二十多天,四百多人一起干活,稍微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