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页

罗典造这几个月兢兢业业,丈量土地、流民安置、户籍安排等等,诸如此类,全都打理得妥妥当当,可谓赵然身边的得力人选。

至于董静主……赵然才刚刚做主,由他代掌经堂,这些时日也始终唯赵方丈马首是瞻……

就这么遮掩过去吧,容易让人诟病,而且会形成风气,到时候更加难办。要揭开盖子吧,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很可能导致几人面临被拿下的结果。

这几个人如果被拿下了,就会令拥护赵然的许多道士们寒心,极大的打击赵然的威信,红原那么多事务,还有谁会真心替赵然卖命?

真真是令人坐蜡!

和袁灏对坐良久,袁灏开口了:“方丈,我有一点想法。”

“监院请说。”

“别看红原已立三年,但过去对制度规矩是极不重视的,很多制度并不完备,有时候也会让咱们白马院同道们左右为难,甚至不知如何是好。”

赵然心中一动:“你接着说。”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比如是否承认以前西夏治理时期的文契,至今没有一个成文的规矩来予以确定,故此才会导致之前耕地问题的出现。又比如,其他道院都有关于道产和公产的区分,有关于同道们年节补贴的规矩,这些咱们都没有。还比如……”

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总之就是一个问题,随着红原的发展,随着白马院事务的日益繁忙,过去制度缺失所造成的粗放管理,越来越跟不上形势了,白马院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完备的、成文的规矩,来予以明确,使同道们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赵然极为赞赏,道:“这件事情的确重要,也是白马院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事务,这件事,便请监院亲自负责,从各执事房抽调人选,拟定一套符合我白马院实际的制度规矩。”

袁灏当即慨然道:“下官责无旁贷!”

斟酌了片刻,赵然又道:“对于过去因此产生的错漏和偏差,我们也不能置之不理。监院在制定规矩的时候,如果发现过去有和我们规矩相违背的情况,小错要批评,大错要纠正。当然,本着爱护同道、维护士气的原则,也要注意批评和纠正的方法,要既能令其幡然悔悟,又要保证不要伤害到同道的热情。总之,依我看来,我白马院的同道总体上是好的,是尽职尽责的,是团结一致的,我们不能因此而自乱分寸,毁了红原未来的发展。”

袁灏叹道:“方丈大格局、大胸怀,对同道们的爱护,实在是令人感佩。”

于是从六月开始,袁灏便将重心移向制度建设上,历经两个月,白马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成文的制度和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