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页

工部侍郎、应天府尹汪宗伊坐在离赵然还有好几个座席的地方,他起身后向这边挪了过来,向黎大隐等人笑着告了罪,换了一下座席,身后还跟着个朝廷命官。

“赵方丈,这位是大理寺少卿郑大人。”

“不敢,下官大理寺郑本公,拜见方丈。”

大理寺少卿为从四品,是大理寺佐贰官,品级虽然不高,但职权却重,是重大案件的复审人。而且上一任大理寺卿自去年底告老还乡后,至今空而未决,所以郑本公实际上在主持大理寺的一应事物。

赵然笑着招呼:“郑大人请坐,郑大人也爱看修行球么?”

郑本公拱手道:“下官此来,是有事求助方丈。”

“求助二字可不敢当,郑大人但说无妨,说出来一起参详。”

“恒祥记前日放出风声,要把江边浦口的一片地脱手,大概三十五两银子一亩,下官年岁不小了,这两年身子骨不比从前,遵医嘱,正想于江边择地建草庐三间,闲暇之余过去住上一住,也好颐养休憩。想请方丈相助,推算推算,不知那里风水可还使得?”

恒祥记是兵部张尚书小舅子开的产业,主要做的是跑山西的生意,浦口城那块地,是得知消息后新购入的,到手还没有两个月,这就着急出手了?

赵然有点失望,如果张尚书能坚持拿下去,赵然能保证以每亩至少六十两的价格征回来,让张尚书挣个盆满钵满,同时也将张尚书紧紧绑在自己修桥的战车上,成为这项信力工程的坚定拥护者。只是如今看来,人家只是想捞一把就走。

再说郑本公,如果真是为了买地挣银子,大可用别的方式,比如汪府尹就能解答他的问题,完全没必要跑来向自己“求助”,还平白落人口实。

所以赵然很快就反应过来,人家是来向自己卖好的,一来通风报信,二来表达一下支持自己建桥的计划,地价都涨那么高了,还要真金白银往里投入,这不是支持是什么?

于是赵然起身,向郑本公施礼:“多谢郑大人的支持,贫道一定将这桥建好,令大江南北从此沟通无碍!”

郑本公忙道:“当不得方丈如此,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下官是举双手赞成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希望方丈修桥之时,尽量顾惜民力。”

赵然立刻承诺:“绝不擅自加役,这一点请郑大人放心。”

郑本公点头道:“如此就好!至于有伤龙脉一说,当不得真,方丈大可放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