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页

杨一清沉住气问:“江边如何了?”

汪宗伊笑了:“从仪凤门起,由沙洲至七里滩,多有民户、店铺、货仓的墙上画着大圈,圈里写个大大的‘拆’字,杨侍郎可知为何?那都是打算出手的人家自己写上去的,但凡有这个‘拆’字的,地价立马比原来翻上一倍还多,哈哈,不过就算翻上一倍,若杨侍郎有意,汪某认为,依然有利可图,将来怕是还能再翻一倍!”

杨一清目光炯炯,盯着汪宗伊双眼道:“霍韬、桂萼之本是否凭空臆想,本官自会去查实。”

汪宗伊笑道:“如此,有劳杨侍郎费心了,汪某还为此很是烦恼,正好杨侍郎查实之后能还汪某一个公道,汪某向杨侍郎道谢了。”

至此,两人再没什么可谈的了,勉强闲聊了几句修行球大赛的战况后,杨一清将汪宗伊送了出门,汪宗伊上轿之后,一阵冷笑,杨一清转身入内,亦是满脸怒意。

姓汪的不给面子,接下来又该怎么办?杨一清在花园中徘徊来去,苦苦思索,想罢多时,给另一位门生,户部主事时维明写了封信。

时维明很快回了信,隐晦的告知杨一清,户部曾于上月拨付一千两银子给应天府,专司京城整修路道一事。

得了这个消息,杨一清顿时如获至宝,向给事中霍韬写信。

……

赵然在玄坛宫方丈院中忙活了一整天,此刻正在审阅高功蒋致标报送上来的一组文章,之所以称为一组文章,是因为共有三篇。

从二月份走马上任到现在,这件事情已经持续酝酿了两个月,该进场的人已经进场,不愿进场的人想必也不会进场了,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是分清谁是支持者、谁是反对者的时候了。

至此,这组稿子在千呼万唤中即将发布。

当然,作为试水的文章,按照赵然的要求,并没有上来就高举兴建大桥的旗帜,而是把观点隐藏在后面。

这组文章都是市井间的报道,第一篇的标题是《一场大雨竟致天人永隔》,讲述的是某母子相依为命住在江北,老母亲病重,儿子赶往江南的京城中买药,奈何准备返回时,正逢大雨侵袭,江上波涌浪急,无船敢于入江。儿子无奈,在江边苦等两天,等到赶回家中时,老母却已经停了呼吸。

第二篇文章写的是某商贾贩卖货物,货船行至江心时,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将货船掀翻,商贾扒住一块木板才侥幸逃生,但上岸之后,却又纵身跃入滚滚江水之中,因为他已经就此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