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页

赵然道:“弟子可以担任元福宫卫道高士,黎大隐担任宫院使,您看行么?”

“是你说了算吗?”

“嗯,是。”

“那就行。”

东方天师的方案草拟稿发出之后,各方反应比较乐观,除了茅山的司马天师外,其余天师都表示同意以此为蓝本,上真师堂议决。

赵然听东方天师说,司马云清曾经找上玄坛宫去要和他说理,结果被东方明一句话给顶回去了:“你要不要这个委员会?你茅山若是不想要,我就改了交给别家,大把人抢着要!”

于是,司马云清认怂了,对此,东方明冷笑:“他去了张元吉、赵松阳、李钧阳他们那里,听说一个都没见着,都躲着他,只有我敬重他是前辈,愿意和他解释,他还想跟我耍混,耍给谁看呢?我还真不吃这一套!”

第二十七章 登基

八月二十三日的真师堂议事确定了皇帝登基的最后日期,朝堂上下为此准备了两个月,各项礼仪都已经安排妥当,但还有一项规程必须要走完。

八月二十五日,以三位内阁大学士为首,文武百官携耆老人等上书皇太子劝进,太子回答:“卿等所言,足见忧国之诚,予抱痛方殷,而继统之事奚忍闻之?所请不允。”那意思,先皇刚走,我这悲伤劲还没过去呢,你们的请求没法答应。

两天之后,夏言带头再次上书劝进,太子还是回答:所请不允。

八月二十七日,真师堂再次议事的当天下午,第三次劝进表章递入东宫,这回太子的悲伤劲头终于算是过去了一些,于是:勉从所请。

诸事皆备,八月三十一日,卯时初刻,皇城正南,承天门——午门御道之西,与太庙东西并立的社稷坛中,新皇登基大典开始举办。

寰丘正中摆着一张金椅,面南背北,椅子前放着一套九龙冕服。太子祭告天地之后,三位内阁大学士并礼部、户部两位尚书簇拥过来,给太子除孝服、换衮冕,旁边还围着一圈有资格参加廷议的重臣。

衮冕换毕,五个人抱着皇帝,给他抬上了龙椅。

代表道门出面参加仪典的是下观方丈、嗣教天师张元吉和文昌观方丈、道录司副印赵然,以及文昌观监院顾腾嘉。道录司这边本应由尚未免职的掌道录司事陈善道出面,但他连山都不下一步,怎么可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