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

除了这些比较深的战壕外,战壕的一些突出点则是用沙包修建了好几个重机枪的堡垒,而这机枪堡垒内的重机枪,才是此行众人的目标,没错,这一次他们来就是要判断机枪的真正效能。

随着赵东云的吩咐下去,很快就是在南面的进攻面上摆上了一些作为进攻军队的模拟靶,也就是一些树桩之类的,紧接着,随着赵东云的点头示意,一左一右两门重机枪就开始了猛烈的实弹扫射。

这用的可不是演习的空包弹,而是用的实弹,几乎在这两挺机枪进行交叉扫射的时候,那些木桩就是如同面临暴雨打击一样,很快出现诸多弹孔,然后弹孔越来越多,最后被风暴搬的子弹撕成碎片。

而在中间的一处阵地前,诸多拿着望远镜的军官们一个个都是说不出话来,在场的都是老资格的职业军官了,那些能够担任裁判更是从各军抽调而来的中高级军官,他们甚至不用深想,就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如果这是实战会如何:

南军的数百甚至上千人拥挤在这面看似平缓的坡道上,当他们叫嚷着发起冲锋试图彻底击垮对手的时候,突然左右两面射来两道密集的子弹雨,那子弹连接不断就如同一道道死神镰刀一样,不断收割着进攻部队士兵的生命。

在这样的斜向交叉扫射下,进攻方需要付出多少的士兵生命才能够冲过来?

如果这条战线的枪多达十几挺的话,那么火力会密集到何种地步?

尽管包括吴长纯等人还无法想象出后世日俄战争期间,日军为了攻克一个小小的旅顺就付出将近六七万人的伤亡代价,尽管他们还不知道一战期间德军的重机枪一天之内就杀伤了好几万的协约国军队。

但是他们依旧能够想象出来,要突破这种由重机枪组成的防线,需要付出的士兵伤亡是任何一个将领都无法忍受的数字。

一开始他们还认为这种的密集火力不可能持续太久,但是当他们看到那些重机枪持续不断地进行射击时,就把这种念头立即抛到了脑后,因为只要有足够的水进行冷却,那么马克沁机枪就可以持续作战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到出现没有子弹或者机械故障为止。

得益于赵东云这一次为了证明机枪战斗力的实弹演习,让武卫右军里的一群军官们提前知道了机枪的强悍防守能力,尤其是那些演习裁判们认可了机枪的杀伤力后,这才有了后面的整个演习。

十九号,南军和北军都已经准备妥当,与此同时袁世凯、段祺瑞、王英楷等北洋大佬以及部分重臣已经是相继到达!

该日中午,演习正式开始!

由于是演习,所以使用的是空包弹,但是由于是打着实弹演习的名头,所以双方的炮队都是对预定的演习区域进行了大量的实弹炮击,让一群朝廷权贵们看的很是满意。

而接下来的演习过程对于这些大人们来说就有些枯燥了,因为这个时候,双方的演习都是依靠诸多演习裁判及时收集双方的指挥官的命令,然后汇报给演习裁判处,最后根据诸多演习规则确定双方的演习伤亡,胜负等,所以除了演习刚开始那一天打了些实弹外,其他时间里演习双方都是用空包弹,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无聊的一个过程。

十九号下午和晚间,南北双方都是非常谨慎,进攻的南军并没有立即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是派出了大队的骑兵前出侦查,同时准备炮兵阵地,升起炮兵的较射气球等诸多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