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不过在这里直接住宿的人虽然不多,但是白天里诸多办公人员进进出出,所以这南院还是非常热闹的,院子里的诸多厢房都是被改为了办公室所用,里面摆满了办公桌,各号清书文案穿梭其中,传递号令、文书的人员快速奔走着,有的拿到文书后就是小跑到前院,然后骑上快马就直奔而走。

依靠着司令部的数十名办公人员,第三混成协的诸多事务才能够一一处理,才能让这架战争机器保持正常的运转。

身为这架战争机器的掌舵人,赵东云虽然已经放下了很大一部分的权力给各部机构,但是下属诸多机构顶多也就给他处理不重要的琐事而已,大部分重要的事情还是需要他亲自来处理并作出决定。

比如这发放军饷,事关全军士兵切身利益,为了防止下属各级主管克扣士兵军饷,赵东云是一方面按照军制把军饷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邮寄给各士兵家属,一部分扣下来用于口粮军服费用,而剩下的一部分按照原有的习惯是由各级主官向士兵发放,但是赵东云却是下令改由协本部的军需科直接派遣人员向各部队的士兵发放。

一方面是避免各级主官克扣士兵军饷、吃空饷等弊端,另外一方面也是进一步加强赵东云个人在士兵们的影响力,他得让士兵们知道,是我赵东云给你们发饷的,可不是各级主官给你们发饷的。

甚至为了加强这种影响力,赵东云有时间就会和军需科的人一起下部队发饷,虽然因为他时间有限,这种事情一个月也就只能去一两个营而已,不过总比一点都没有好。

“第九标这个月就先不去了,去马队看看,不过我时间比较紧,你们军需科要抓紧时间,最好两天内办妥!”赵东云说着。

下方的军需科科长洪浦涛道:“明白,我们会抽调人手加紧马队那边的发饷工作的,绝不会误了大人的日程安排!”

赵东云点头道:“嗯,这就好!”说罢后,又是看了洪浦涛一眼,然后意味深长道:“军需科的事情细琐繁多,你平日里要记着细心一些,不要让外头的人挑出什么错处来。”

洪浦涛听罢道:“大人放心,我知道外头不少人说闲话,不过我绝不会辜负您的期望,这军需科的事情我必定会办的妥妥当当的!”

这个洪浦涛以前是新建机枪营的文案之一,年纪四十余岁,是个老秀才了,不过久考不中,家中也是个苦寒之家,一大家子都等着他赚钱养家糊口呢,后来听闻北洋新军里当文案清书薪水不错,所以也就到了当时的新建机枪营里当了个文案。

后来新建机枪营解散,赵东云调任第三协统领之后,也是把新建机枪营的营本部人员一股脑的移到了第三协协本部里,洪浦涛继续担任赵东云的文案。

这里得说一说,洪浦涛这些文案清书和士兵们不一样,他们拿的并不是军饷,而是薪水,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现役军人,而是聘请的雇员,如果按照湘军、淮军传统来说,他们算是赵东云的私人幕僚,只不过是公家发工资而已。

而随着第三协规模越来越大,到正式成立第三混成协的时候,第三混成协里各机构的文案清书多达数十人,其中又以负责全军粮饷后勤的军需科人员最多,达到了二十余人,这里头对军需科的竞争自然就大了。

不过赵东云挑选军需科科长看的不仅仅是能力,更重要的还是忠诚,挑来挑去后就选了洪浦涛,赵东云选择他是因为他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就跟着他办事了,乃是赵东云下属幕僚里追随时间比较久的一个了,平时为人也比较守本分,掌管新建机枪营军需事务的时候也把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虽然挑不出什么好了,但是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说实话,洪浦涛的办事能力在数十名文案清书中,顶多算一般,但是有时候用人能力只是次要的,军需科这种掌控全军粮饷后勤的重要部门,必须要让心腹之人掌控,而且还得是不那么贪的心腹之人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