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页

然而赵东云进驻锦州,同时又是影响了东北局势的进一步变化,使得日俄局势出现了不可预测的变化!

反正到现在赵东云都没有把握判定俄国人一定不会进攻锦州甚至北京。

另外一种改变就是把他自己也推上了国内舆论的浪口,国人指责他不作为也是让他感受了庞大的政治压力。

而这种压力随着时间的过去越来越大,1903年年底那几个月还好一些,但是到了1904年的时候,赵东云开始频繁收到各个朝廷重臣以及封疆大吏的电报信件。

张之洞在一月份七号给他发来电报,说了一大通大道理后,望赵东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上,扛起反俄大旗进驻奉天,迫使俄国执行“交收东三省条约”,而且还说全中国人民都是他赵东云的坚强后盾。

看到这份电报,赵东云冷哼了一声后就是道:“他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如今这国内,能够看清楚局势的也就只能我们北洋的几个人了,其他的一概满口空话,睁着眼睛说瞎话!”陈光远如今也算北洋的高层军官了,说话自然以北洋人自居,对国内的其他封疆大吏,朝廷大臣充满了不屑:“说是后盾,怎么不见他把湖北枪炮厂产的步枪送到奉天来,还有那岑春煊也说的好听,他两广赋税众多怎么就不抽调几百万两银子来支援我北洋扩军备战所用!”

第106章 资敌卖国

日俄战争前夕,北洋体系里上至袁世凯下至普通的北洋军官,那可都是如临大敌,提心吊胆啊,而这个时候对后头说风凉话的南方督抚们以及那些朝廷重臣们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对南方的几个财赋大省怨念非常大,你们手里有那么多钱都不肯拿点出来支持我北洋扩军备战,还天天叫嚷着让我们去打俄罗斯人,这心里头没怨气才奇怪了。

赵东云却是知道这里头不仅仅是站着说话不腰痛那么简单,袁世凯和岑春煊可是死对头啊,他们两个人的争夺几乎围绕了整个清末新政时期,而张之洞身为南洋派系的领军人物,虽然在新政改革上和袁世凯相互配合,但是在南北洋斗争的原则性问题上依旧针锋相对。

如今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整体。

“他们说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赵东云对那些南方督抚们的催促毫不在意,别说那些封疆大吏们给他发电,就是慈禧亲自给他发电要求出兵他都敢直接拒绝。

在涉及部队调动以及作战等关键性问题上,除了袁世凯的命令他谁的都不听!

这不仅仅是站队问题,而是关乎到整个北洋体系的生存问题!

首先有了袁世凯和北洋新军才有他赵东云和他的第三镇,一旦袁世凯和北洋倒下,他赵东云的下场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都必须坚定不移的支持袁世凯。

比如现在的东北局势问题上,袁世凯和赵东云的利益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从北洋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至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还得排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