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

只是把这些旧军一股脑裁汰了后,估计会闹事,不过赵东云就怕他们不闹,不闹的话自己还得拿出一大笔钱财来遣散他们,要是闹兵变的话赵东云就敢直接一股脑把乱兵全部给杀了,来盛京也杀了不少土匪了,再杀几批乱兵也不算什么。

历史上为什么就北洋军敢大规模的玩裁旧练新,其他省份只能小打小闹呢,还不是袁世凯手里有大军,而且只要乱兵敢闹事他就敢杀,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不管是袁世凯还是赵东云,他们的权势可都是杀出来的。

因此奉天诸多事务中,军务还是最好解决的,因为他不是增祺手里没有军权只能当个空头将军,赵东云手里可是手握近两万新军,后续不管是整顿旧军还是编练新军问题都不大。

真正的问题是民政以及财政,民政上发展经济什么的就别说了,能够把战争难民安置好就是不容易了,这事之前增祺也一直在做的,但是成效却是不大。

其次恢复民生、救济难民以及裁旧练新都需要大量的金钱,而奉天现在有半个省都处于日俄两军交战之地,战火波及之下根本就收不起来多少钱。

此外还有一个麻烦事就是赵东云手底下没有合格的民政官员以及大量幕僚,他要想顺利上任盛京将军,首先就得招揽大量幕僚。

这个时代的封疆大臣,不管是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这些世人瞩目的地方疆臣之首,还是刚踏进疆臣之列,手握半个奉天的赵东云,他们对辖区都是全权负责,拥有完全的军、民、财、教等权力。

而这些疆臣由于需要负责诸多事务,所以手底下都是有着一个完整的幕僚班子来协助疆臣处理各种事务,需要的人才从军事到民政,再到律法和外交甚至水利、海防等等,基本上一个国家的中央朝廷需要什么机构和人才,那么疆臣的幕府里都可以找到类似或者相似的机构以及人员。

赵东云虽然是刚踏进疆臣之列,名义上地盘有一整个奉天,但是由于日俄战争的缘故,所以实际上他能管的还只有一个辽西、辽东以及辽东半岛都处于日俄两军控制下,但是只占有辽西这个小地盘不代表他不需要众多幕僚了。

赵东云手底下的这个盛京将军府虽然地盘小,实力小,但是该管的事务却是一项都不能少,该有的人员一个也不能少。

只是他手底下能打仗的军官多了去,但是可以充当大任的民政官员以及其他类型的人才却是少得可怜,估计也就只能在第三镇镇本部里找出几个人文案清书出来,至于其他的文官可是一个也没有。

所以他接到朝廷任命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撒网召集人才,只要不是革命党,不反对北洋,再有那么一丁点才华的话,那么赵东云就不会吝啬自己的电报费拍发电报去邀请,对一些比较重视的还写了亲笔信去。

赵东云邀请的人大多数这几年相熟并认识的,一部分也是听说过有才华,再有一部分则是别人举荐而来的。

比如说赵鄂,此人在广宗的时候和赵东云经常一起喝酒吹牛,虽然不是什么洋务派的大才,但是为人务实,最近几年他混的不算如意,这一次赵东云打算是邀请他过来。

还有邓嘉缜,这个人乃是赵尔巽举荐而来,赵东云见过一次后觉得此人对民政上还是颇有才华的,所以也就没顾忌他是赵尔巽举荐而来的,而是准备保举为奉天知府。

同时还有熊希龄,这个人赵东云之前是只听过但是没见过,只是听闻他之前在湖北办新政还不错所以也就写了信邀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