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页

徐邦杰和其他人一样,也是对如今这个局势赶到头痛万分,这皱着眉头道:“如今我等是进退两难,要打的话,就算等我的第二镇和第一混成协都到了,我军在关内的部队也不过步队两镇一混成协,骑兵一协,总兵力不过四万。而王英楷他们在京师就有三个镇,再加上他们接纳整编了第七镇一部,然后在直隶等地近期扩张的部队,这加起来怕是要超过六万之数。而且张怀芝的第五镇和河南王汝贤的第二十九混成协也能迅速北上,到时候我们的兵力劣势就更大了,所以这打起来的话,要守估计问题是不大的,但是要发起进攻,取得击溃敌人攻克京师,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如果我们要是不打,等这王英楷他们稳住阵脚后,到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恐怕就不是五六万的敌人,而是十几二十万的敌人了,以我们在关外的人口和财力,断然是无法让我们也扩军到数十万的,到时候恐怕难度更大。”

赵东云听罢也是皱紧眉头,这些可能性他也考虑过,但是自己想和听别人说出来差别极大,这听起来就让他更加感到左右为难了。

现在的赵东云第一次后悔入关了,假如当初自己不入关,转而投靠清廷的话,估计王英楷和段祺瑞现在还得和冯国璋以及王士珍他们耗着,这打一两年的话,等自己扩军到十万之数,到时候就可以一举出关收拾残局了。

不过这种构想也只能想想罢了,当初袁公之死造成的震动是极大的,赵东云要是还想要和王英楷、王士珍他们争夺北洋之主的位置,实际上就不可能一直所在关外看戏,那样的话会安全是安全了,但是威望上立马就会让他沦为和吴凤岭、张怀芝一个层次。

你看看当初北洋七位大佬里头,当初躲开去的吴凤岭和张怀芝现在都混成什么样了,在世人眼中他们已经彻底沦为了二流军阀,这以后要是还能混起来,那就得发生一万个奇迹了。而主动参战的其他五个人,实际上哪怕是战败了的冯国璋在威望上都比他们好的多,而王士珍,段祺瑞、王英楷以及赵东云这四个人里头,尤其是赵东云和王英楷,那更是威望如日中天,至少人们在讨论未来之共和大总统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人们已经把王英楷、赵东云列为的候选人,而段祺瑞,王士珍他们算是候补的,但是张怀芝和吴凤岭就没影了。

政治,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的,而且玩政治,你就不能值盯着所谓的利益得失去考虑事情,因为很多事情哪怕明明知道会让你损失惨重,但是你也必须去做的。

就像现在,哪怕明明知道对上王英楷的联军胜算不大,要想攻克京师的话基本上和痴人说梦差不多,但是这并不妨碍赵东云下定了决心要和王英楷开战!

当有了政治需要的时候,哪怕是必败的战争,那么也得打,更何况,谁又敢说他赵东云就一定会败了?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还少吗?

自己这一方虽然兵力较少,但是优势也是明显的,首先自己还控制着唐山,而唐山有什么?福元机器厂,有这个机器厂在,赵东云就能够每个月获得七八千支步枪以及数以百万发的子弹,而且还有身管火炮以及迫击炮、重机枪等诸多军械。

有了福元机器厂,至少赵东云在后续扩军以及补充战损上就不用太过担心了。

另外赵东云比王英楷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赵东云手下的军队都是他赵东云嫡系私军,乃是全部听从他赵东云号令的。

然而王英楷呢,他的是联军,联军的意思就是王英楷指挥不了段祺瑞和王士珍,顶多就是协同作战而已,到时候只要自己死死咬住其中一人跟他们玩命打,另外几方来不来救还是个问题呢。

这个局势下的王英楷是有钱、有盟友、有威望,而赵东云有的就是军械和统一的指挥,在战争还没有打起来之前,谁敢说赵东云就一定会败了?

赵东云沉默了许久后,然后道:“如今我等身处生死关头,进一步这整个国家都是我们的,退一步也许我等就会身败名裂,所以这个当口里,还望诸君和我一起努力!”

说到这里,赵东云对着右手旁的方壁永点了点头,当即方壁永就是站了起来,然后朗声道:“遵照司令之指示,参谋部制定作战部署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