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

频繁地曝光,偶尔喊出几句煽动人心的话来也是让赵东云在国内民间的影响力开始大力增加,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心中,赵东云几乎就是充当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典型正面形象。

他年轻,嗯,这一点非常重要,没什么年轻人喜欢把一个老头子当成自己的人生前进目标。第二点,他的军阀生涯目前来说很成功,这点更重要,因为没人喜欢把失败者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赵东云对国内年轻人的影响力之大,实际上早几年就显示出来了,当初人们看到了年纪二十几岁的赵东云成为封建大臣的时候,国内不知道有多少年轻学子以他为目标,试图重复他成功的途径,这里从越来越多学子前往德国留学就可以看得出来。

要知道历史上虽然也有国内士子去德国留学,但绝大部分人选择的却是去日本,少数人则是去英国或者美国,而去德国的非常少,然后自从赵东云之后,国内就是掀起了去德国留学的风潮,其中又以军事留学生为主,这几年国内各省派遣到德国的军事留学生已经和派遣到日本陆士的留学生不相上下了。

单单是在柏林军事学院毕业以及还在就读的学生就有七人之多,在德国其他各所军校留学的军校生高达一百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袁世凯时代的北洋体系派遣过去的,赵东云主政后,今年年初也是派遣了三十余名的留德学生,甚至王英楷今年也是仿效袁世凯时代,向德国派遣了二十余名军事留学生。

当代中国里,如果说寻常学子要学文理科的话,那么首选的留学国度就是日本,近几年来前往日本的留学生每年是以千人为单位的。不过如果要学军事的话,南北不同,南方各省主要派遣到日本,以日本陆士为主。

而北方也就是北洋体系的话,首选的却是德国,袁世凯时代开始几乎每年都派遣数十名最顶尖的精英前往德国,然后报告该国的各所军校,其中又以柏林军事学院为主,不过能考入该校的屈指可数,大部分都是转考德国的几所士官军校。本来前几年北洋除了向德国派遣留学生外,也向日本陆士派遣留学生,不过后来日本留学生出现大量革命党后,就是减少派遣数量。

到了1907年的今天更是完全停止了向日本派遣军事留学生,其中理由很简单,因为南方各省派遣的大量陆士生回国后在南方联邦军队任职,成为了北洋的敌人,再加上革命党的因素导致赵东云和王英楷都是没在向日本派遣军事留学生了,不然的话派出来的留学生学了几年后估计就跑到南方联邦军队任职,然后成为自己的敌人了。

赵东云和王英楷今年继续派人去德国留学的同时,自然也会有学生今年学成毕业回国,对于这些袁世凯时代就派遣出去,在德国各大军校学习数年后回国的精英人才,不管是赵东云和王英楷、还是段祺瑞和王士珍,他们都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把当代中国里仅有的几个接受过现代化军事教育的人才拉拢到自己麾下。

第237章 人才争夺(二)

说起香港,后世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它是东亚地区的大型城市,亚洲四小龙,然而1907年的香港虽然已经作为殖民地被英国人经营了数十年,但是依旧是个不甚繁华的港口城镇,其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英国人的远东海军基地,至于经济发展只能是说呵呵了。

当代说起远东大城市,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上海,第二反应还是上海,第三反应就是除了上海,远东还有现代化城市吗?

爱丽丝号,这艘三千多吨的英国客轮正缓缓驶入维多利亚港,它从英国伦敦出发,途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印度等多个港口,最后跨越万里抵达香港。

它所乘搭的乘客多数都是欧洲各国想要前往远东发财的流氓,商人,而除了这些白人面孔外,还有数名少见的东方人面孔。

头等舱甲板上,一身德式军服的,佩戴着德军中尉军衔的伊良旭正端着美酒混迹在几个贵妇人中,不时可以看见贵妇们用带着的手套的手轻捂红唇,同时还不时传来低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