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

对于他们的任命,赵东云是有详细考虑的,其中李想主攻的是国防经济,玩的是国家战略这些,所以安排他到战略处当处长是最适合的,而伊良旭主攻的是后勤,对炮兵也略有涉及,所以赵东云先让他到军需部任职,准备让他帮着弄出来一个现代化的后勤供应体系,别再出现去年通州战役的时候,前线等的是迫击炮炮弹,送来的却是手榴弹,炮兵营要榴散弹送来的却是榴弹的尴尬情况!

至于到东三省军校任职,这在苏系里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东三省陆军军官学校的师资严重不足,加上招生规模日渐扩大,所以这担任讲师的大多数是军中的现役中高级军官,其中以归国的留学生为主,甚至赵东云自己现在还兼任着校长一职,每个月还会固定去给进修班讲课呢,其他人就更不能置身事外了。

而其他几名回国的留德学生他也没有落下,在接风宴上一样嘘寒问暖,后续任命上也是比较大方,两个人被他安排到了作战处任任职二等参谋,而另外一个学骑兵的则是安排到了骑兵处任职,统一授予少校军衔。

其实赵东云对这些留德学生的安排还算是低调了,随同李想他们一起回国,并前往武汉投奔张之洞的陈锋岚,他人还没到武汉呢,人家张之洞就任命他联邦帝国陆军部军令司会办,上校衔,去了武汉后没两个月就是转任军令司总办,少将衔,这升官速度比坐火箭还快。

随着手底下又加入了几个人才后,参谋部里的诸多参谋们终于是推出了所谓的现代化建军方案,并编写推广了第二版本的步兵操典,要求全军按照改良之步兵操典进行训练。

该步兵操典乃是1903年第一版本的改良,主要是参考了当代日本和德国两国陆军的最新版本的步兵操典,日本方面的步兵操典在日俄战争后变化极大,去年年底就是推出了全新的步兵操典,德国那边根据李想的描述也是,德国陆军也是在吸取了日俄战争时期的一些战例改良了现有的步兵战术。

向来以紧跟时代潮流为己任的赵东云自然不会慢下步伐,看见日本和德国人改了步兵操典后,他也是下令让参谋部重新对现有的步兵操典进行改良,最后结合奉天陆军的自身情况以及日军和德军的改良,弄出了这个第二版本,并准备推广全军。

在这个步兵操典里,除了和上一版一样继续强调重机枪、战壕的防御作用外,也是把迫击炮、轻机枪的诸多战术应用加入进去,同时还更为强调迂回进攻这一理念。

如果不考虑其他东西,单单看这个步兵操典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其实赵东云带着一大群参谋们搞出来的这个步兵操典里所采用的诸多战术,实际上已经有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各国广泛采用的步兵战术。

如果说第一版的步兵操典倾向于防御的话,那么现在第二版本的步兵操典更倾向于进攻,嗯,这个进攻也不是说正面进攻,而是迂回进攻,这一点实际上在去年的通州战役就有所体现。

当初率领第六旅的顾蓝玉在防御战术大行其道的情况下,率领部队大胆的采取迂回进攻战术,并利用迫击炮、轻机枪攻击敌人侧翼,最后造成敌人的整条通州防线崩溃,从而使得奉军一举攻克通州。

如今,赵东云他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强这理念,并且根据这种战术理念调整军队的建设,为此,为了解决部队迂回进攻时火力不足的问题,赵东云再一次加大轻机枪、六十毫米迫击炮的装备数量。

第239章 东三省陆军第一师

随着重机枪普遍装备,不管是赵东云手下的奉军还是其他北洋军阀部队,防御能力都是得到了极大加强,甚至连南方联邦部队如今都是大规模的装备重机枪,导致南方一线的战斗都倾向于防御战。

在部队的防御能力大大提高的时候,为了能够攻克敌人的重机枪为主的防御战线,那么就要求进攻部队拥有更为强大的火力。

其中的主要火力构成自然是火炮了,但是火炮昂贵,一个师装备四十五门就已经是极限了,更不要说国内军阀包括赵东云所辖奉军在内都是军费有限,火炮数量稀少,很难一直保证让每支部队都拥有大规模的炮兵,全中国里拥有满编制师属炮兵团的部队屈指可数,各大军阀,尤其是北洋诸位军阀大力搞所谓的“混成旅”就是缺乏火炮下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