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当然了,各种的作战计划表面上依旧是赵东云制定并批准的,作战处只是一个提供作战建议的机构而已。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作战处的庞大权力,这种掌控全军作战的感觉可是连孟恩远、林永权他们体会不到的。

奉军里的几个中将们,比如孟恩远指挥的是一个军,陈光远、林永权指挥的是一个师,然而杨德明这个区区少将指挥的却是整个奉军。

至于赵东云自己,他把握的只是大方向,他的工作是处理整个东三省的军政事务,把握战略发展方向,简单说就是赵东云的工作就是决定什么时候打什么人,至于怎么打就是杨德明和孟恩远这些将军们的事了。

毕竟赵东云不是拿破仑,他亲自率领第二军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亲自指挥部队作战,而是为了掌控部队的权力,同时也是为了提高部队的士气。

最高统帅亲临战线,带领着士兵们一起作战,这对于部队的士气提升而言是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的。

这也是赵东云抵达唐山的第二天,军事会议刚开完后就是带着一票将军们巡视前线阵地的理由,赵东云巡视前线可不是为了了解实际情况,而是为了鼓舞士气。

冒着炮火,赵东云等一票高级将领们亲临前线,和前线基础指挥官们亲切的交谈,和士兵代表们一一握手,随行的军方记者则是及时的拍摄了照片,不用多久,东三省和奉军的官方喉舌“奉天日报”就会刊登赵东云亲临前线,巡视战线,慰问士兵的消息。

奉天日报,该报是1905年赵东云担任盛京将军的时候创办,从一开始该报就成为了东三省官方的喉舌,而随着赵东云掌控整个东三省后以及关内唐山地区后,该报的发布几乎是遍布关内外,和葫芦岛商报成为关外地区的两大报纸之一,而葫芦岛商报也算是半官方,一开始只是葫芦岛工业区用来发布商情的小规模手抄报,但是很快加入了各种商家广告以及国际商情等内容,发展到现在上头不禁可以看到国内诸多商业资讯,而且还能看到伦敦、纽约等国际市场的一些商业资讯,比如对东三省影响重大的大豆在伦敦市场的行情更是诸多人的关注重点,基本上北方的那些资本家们每天看一份葫芦岛商报已经是成为了这两年来的习惯了。

相对于葫芦岛商报满篇幅都是广告和金钱,这奉天日报就要显得严肃很多,基本上有半数内容都是刊登官方消息以及对这些消息的解读等内容,而剩下的一半则是刊登国内外的各种重大消息,除了极少数出得起大价钱的商品广告外,诸多版面很少有广告,而且奉天日报和当代国内其他大大小小的报纸不同,那就是奉天日报不搞那些所谓的辩论,这是一份相当严肃的纯新闻类报纸。

当代国内报纸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辩论,一群笔杆子你来我往说着什么才能救中国之类的,历史上出名的那些报纸,尤其是革命党人所办的报纸绝大部分都不算是报纸,因为他们都是在说朝廷或者北洋政府多么多么无能,这种载体的报纸和新闻两个字无关,反正国人看这些报纸看来看去绝对不会从这上头看到什么新闻的,能看的基本都是你骂我,我骂你。

所以清末民初时分的国人看报纸,看的不是新闻,而是吵架,就好像革命党和立宪派在台上唱戏,国人坐着板凳,啃着瓜子看戏。

而奉天日报却是没有这些争论,主要是刊登消息为主,偶尔的解读也仅仅是对东三省颁布的政策进行详细解说,但是不会刊登评论性的文章,这就让该报成为了很多人了解国内形势的重要来源,可以说东三省的民众对于国内形势的了解,对直奉战争的了解几乎都是从奉天日报。

而这个时候奉天日报三天两头弄个假消息人们偶尔也信了,比如赵大帅某某日大发神威,亲率部队对敌军发起进攻,并亲自用“镀金镶钻版”的福造88式步枪一枪打中八千米外的直军火炮,造成炮弹炸膛炸死敌人上千,嗯,更多详情可以参考后世朝鲜,大陆,台湾等地区的语文教材。

抛开那些明显抬高赵东云、奉军的报道不谈,奉天日报对时事的报道还是相当及时和准确的,这也是读这一份报纸的不仅仅是东三省的各级官员,而且国内其他省份的人也是通过该报来了解奉军的最新动态,了解赵东云的政治主张的原因。

而毫无疑问,数日后刊登赵东云亲临前线慰问的消息又会让人们认识到,赵东云可不是只会在后头坐看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个亲临前线的军事统帅,这对于提升赵东云的个人形象而言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