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孔眺北现在想起自己的第五旅被第七师围攻的情况还是有些后怕,说实话孔眺北带队经历的战事也不算少了,去年到现在,第三师打过清军、王士珍第六师、冯国璋时代的第七师和卢永祥的第一师、鲍贵卿第一混成旅以及若干第十一师、第十二师以及直隶省军这些部队,这些部队战斗力有差有好,装备有多有少,但是他们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战术理念基本还停留在老北洋时代,准确的说是停留在日俄战争前的水平。

所以打起他们来,对于孔眺北而言区别都不大,尤其是面临以上诸部的进攻时,第三师总是能打的游刃有余。

但是面对王占元重编之后的第七师,孔眺北的第五旅防守起来却是非常吃力,以往很多对付清军、直军颇为有效的防御战术都不起作用了,如此也就导致了第五旅在前期防御作战中吃了非常大的亏。

“不过这王占元学我们的奉军编练部队嘛,这进攻能力是学到了,但是这防守能力显然是没学到的!”陈光远放下了望远镜:“哼,虽然他对我们的进攻战术了如指掌,但我就是要看看他们抵挡!”

奉军的进攻战术和其他军队甚至列强部队的进攻战术都有所不同,当代日俄军队以及其他国内军阀部队,发起进攻的时候往往都是以大规模的发起冲锋,虽然士兵冲锋的时候距离间隔已经比以前大了很多,但是本质上依旧是老一套。然而奉军在作战中却是很少发动大规模的冲锋。

以最擅长正面突破的第十师为例子,徐邦杰指挥部队进攻的时候,很喜欢把部队的技术兵器集中到某一支部队里头,从而让该部充当拳头部队发起强袭,在火炮的支援下强行突破敌军的某一个点。

这种突袭也不是说直接从战壕上跑出来冲过去就可以了,而是利用大量的技术兵器,比如迫击炮、重机枪压制,轻机枪支援在短时间内制造一场炮弹和子弹形成的风暴,超密集的火力基本上是能够打得敌人无法抬头,这个时候士兵们才会发起正式的进攻。

在绝对的火力优势下,敌军一般很难阻挡第十师的这种进攻模式!

一一旦攻克了某个战术要点后,进攻部队迅速向两侧延伸,然后以点带面扩大突破口,然后就是更多的部队通过这个突破口进入敌军的防御纵深,进而造成敌军防线的彻底崩溃。

而这种战术使用起来也就造成了第十师的进攻作战中,平时里的战斗规模都不算大,基本上以营、连级别部队的进攻为主,如果是出现团级规模的进攻,那么肯定是前线部队已经取得了突破了。

奉军,尤其是第十师的这种战术理念在当代来说,其实是很超前的,既有着一战后期德军渗透战术的影子,又有着二战苏军大纵深理念的影子。

而更关键的是奉军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步兵班组战术。

虽然奉军目前的轻机枪和六十毫米迫击炮总量上依旧严重不足,但是在进攻战中往往会把大量技术兵器临时增加到了某支部队,这个时候前线担负进攻任务的部队往往能够做到一个班配属一挺轻机枪,一个连就能够配属三门以上的六十毫米迫击炮,甚至有时候还会有八十毫米迫击炮以及重机枪的配属。

为了发挥出如此多武器的威力,创造出更适合的进攻战术,导致奉军开始专研步兵班组战术,而历史上步兵班组战术的出现是在一战后期,大规模普及已经是一战以后的事了。

之前王占元所采用的进攻战术其实就是以上模式的翻版,不过王占元手里没有轻机枪和迫击炮,所以他是用重机枪压制,并且冒险把过山炮靠前部署,土造手榴弹等方式来增加火力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