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页

如今奉军里的编制还是去年共和之后制定的,当初根据日俄战争、入关后通州战役的诸多经验,奉军进行了大规模的编制调整。

当初的调整不曾改动奉军的基本编制,只是对迫击炮、重机枪、轻机枪的装备以及编制进行了改动,而随着这些武器的增加,也是适当的增加了后勤部队的编制,比如在营级部队增加了一个弹药排,专门携带弹药用于补充部队所需的大量弹药,增加部队的持久作战能力。

这些诸多编制改动,也就形成了奉军最新的编制,这种编制在参谋部编制司里称之为1907年编制。

奉军的1907年编制和原来的编制相比,极大的增加了六十毫米迫击炮、轻机枪以及后勤部队的数量,但是对于重机枪的增加并不多,这除了受到战略思想的影响外,也和奉军所能获得的重机枪产量有关,不管是依靠外购还是福厂自行生产,重机枪的产量其实一直都比较有限,目前来说,师属重机枪的数量和去年入关作战的时候差不多。

新的1907年标准编制中,原有的步兵班不变,依旧为一个班十四人。每一个步兵排辖有三个步兵班外,另外辖有一挺轻机枪。步兵连辖有三个步兵排外,另外直辖两门六十毫米的迫击炮。

步兵营辖有四个步兵连,另外辖有一个机枪排拥有两挺重机枪、一个迫击炮排辖有两门八十毫米迫击炮、一个弹药排携带额外的迫击炮弹和子弹。

步兵团辖有上述三个步兵营外,还辖有一个机枪连,内有九挺重机枪,另外辖有一个迫击炮连内有四门八十毫米迫击炮。

步兵旅辖有两个步兵团的,平日里旅部除了两个步兵团外并不辖有其他直辖部队,但实战中奉军往往是以一个旅为基本战斗单位,比如苏北战役中的第十师就是兵分两旅,第十九旅、第二十旅各自为战,这种情况下,步兵旅一般都会得到来自师部直辖兵力的配属,往往会得到一个炮兵营,以及其他辎重、工程、骑兵部队的额外配属,从而形成一支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混成旅部队。

而步兵师里除了辖有两个步兵旅外,还辖有一个三营制每营十六门制的炮兵团,一个十六门制的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营,一个拥有三个骑兵连的六百骑规模的骑兵团,一个拥有三个营的,总人数高达一千八百多人的辎重团,一个拥有八百多人的工程营的以及军乐、宪兵、师指挥部等直辖人员。

如果完全按照标准编制,这样的一个1907年编制奉军步兵师总兵力将会超过一万五千人,将近一万六千人之数,拥有乘骑战马近千匹,后勤用马近三千匹,西式重型运输马车七百多辆。

辖有武器有: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过山炮十六门,一百二十毫米十六门,八十毫米迫击炮四十门,六十毫米迫击炮近百门,重机枪五十六挺,轻机枪一百五十六挺。还有步兵人手一支的步枪近万支和骑兵、军官、机枪手、炮兵、工程、辎重等辅助兵力所需的数千支左轮或自动手枪。

上述就是1907年编制的奉军了,当然了,以上标准实际上只存在在纸面上,而实际上各部队的装备有多有少,在作战期间很难严格施行,比如第三师,他在入关作战期间损失不小,但是缴获更多,很多缴获的重机枪、火炮往往就是被直接编入了第三师。

所以第三师里的重机枪数量是比其他几个师要多,达到了六十多挺,此外第三师之第十二团还是轻机枪的试点部队,赵东云亲自指令该团把轻机枪装备到班,以实验轻机枪装备到班之后的一系列战术,所以第三师的轻机枪数量实际上也要多出好几十挺来。

这第三师的各种武器超编了,但是有些部队却是缺编的,比如说刚编成的第十三师,由于武器紧缺,这个第十三师连炮兵团的四十八门火炮都没能满编,重机枪和轻机枪甚至迫击炮都是有所欠缺,而刚投诚奉军的卢永祥第一师,虽然补充了不少人员和武器,但是缺额依旧比较大,第一师所属的第一炮兵团只有两个营而已。

实际上,奉军里除了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三大主力师外,其他部队都是存在武器缺编的情况,这不是说赵东云偏心,而是奉军如今的武器实在紧缺,尽管过去一年里大肆向外购入以及从福厂获得了不少自产武器,但是缺口依旧非常大,尤其是火炮和重机枪、轻机枪的缺口可是不小。

加上入关作战里虽然有所缴获,但是奉军打仗或多或少也会损失诸多武器,比如说最简单的步枪,奉军在历次作战中至少已经损失了上万支步枪,有丢失的,有打光膛线的,有损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