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因为那几乎是代表苏皖战争的战略转折点,一旦皖军能够歼灭奉军渡江部队,损失惨重的奉军决不可能短时间内再一次发起渡江战役了,虽然皖军还没有足够力量发动大规模的反攻,进而收复江北地区,但是至少可以让苏皖之间的战争重新进入战略僵持的态势。

而时间对于段祺瑞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他拿下广东不久,需要时间整顿广东,把广东这个财赋大省彻底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当中来,而后依靠大半个南方中国,他有信心在财力上胜过苏系,进而扩编更多的军队,等待合适的实际发动北伐。

在皖军的整个长江防线部署上,已经是非常清楚的体现了这种战略思想。

在广大的长江防线上,皖军只是重点布防几段地区,而第四师、第二混成旅这两支主力军则是被当成了机动部队,奉军在那里渡江,它们就去那里。

具体到当涂方向,两江第七师的战术部署也是体现了这样的思维,那就是主力部署当涂县城,而在其他地区则是部署少量兵力,这些以营为单位部署的部队目的并不是阻挡奉军的渡江工事,而是起到预警的作用。

在马鞍山江边布防的那个皖军步兵营就是这种性质的部队。

在他们发现奉军渡江的第一时间里,就已经是派出了传令兵乘骑快马前往当涂报信!

而与此同时,在西山、九华山一带驻防的两个步兵营也是快速前往马鞍山方向,这两个步兵营和之前在马鞍山的步兵营同属两江第七师第十三旅第二十五步兵团。

两江陆军第二十五步兵团,也就是皖军部署在马鞍山一带的主要兵力了。

接到该团下属第二营说发现奉军大量渡江的时候,该团的指挥官不敢怠慢,立即就是率领两个团急速赶往马鞍山,不过他们来的还是有些迟,等他们赶到的时候,距离奉军渡江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小时,此时奉军之第三十三团已经成功登陆上岸,并向西南方向推进,以扩展滩头防御纵深。

在这种情况下,前往抢占人头矶的奉军第三十三团第一营和追击敌军残敌,前往雨山湖一线的奉军第三十三团第二营就是和增援而来皖军第二十五团正面对上了。

后方指挥整个团的方庆坤看着望远镜里身穿深蓝色军服的皖军,粗略估算了下发现,这一次增援过来的皖军数量不少,单单是已经发现的就至少有上千人,而考虑到人家皖军也不是一股脑排在开阔地带让方庆坤去数,所以方庆坤估算,来敌应该是一个团上下。

方庆坤和众多的奉军军官们一样自负,他可不认为区区一个皖军步兵营就能够和自己现在手下的两个营相对抗了,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他的任务并不是说打败击溃多少敌军,而是要固守滩头阵地,和对面的皖军想要拖延时间等主力来源一样,方庆坤也想要拖延时间,等待后方部队架设浮桥并渡江。

然而虽然两者都想要拖延时间,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那就是方庆坤的第三十三团想要拖延时间的前提是拿下雨山湖和人头矶等地区后,利用这两个地区构成一个初步的防御阵地后,才是在保障滩头阵地的前提下,以拖延时间。

然而对面的皖军却是虽然也要拖延时间,但是他们的拖延也并不是一味的避战,相反他们入股想要拖延奉军的攻势,就非常有必要在前期,尤其是奉军渡江的第一天里,利用奉军立足未稳的优势,尽可能的打击奉军渡江部队,最好是能够直接攻击奉军的渡江部队,以迟缓奉军主力部队的渡江速度。

简单来说两者的矛盾就在于,皖军要在滩头拖延阻击奉军的渡江部队,而奉军已经渡江的第第三十三团则是需要在滩头阵地外阻拦皖军,拖延后续皖军的增援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