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页

断后部队代表什么?

那就是代表着他们已经被雷震春抛弃了,雷震春是想让用第二十五团的牺牲为第七师其他部队争取到活路。

被放弃的第二十五团官兵们也不是什么对雷震春或者对段祺瑞抱有极大的私人忠诚,他们只是当兵吃粮而已,正常情况让他们苦战还没有问题,但是让他们去担负必死的作战任务,动摇是肯定的。

实际上不仅仅他们如此,当代国内的其他部队大多存在这种问题,那就是国内的这些军队,包括奉军在内其实他们都缺乏国家民族意识、缺乏主义、宗教等信仰,维持他们士气的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当兵吃粮的想法,这种想法普遍存在在士兵阶层当中,在他们眼中,当兵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段祺瑞或者赵东云给他们发饷养家,那么这些士兵就给他们卖命。

而在军官阶层,虽然部分人有着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是也不强,让他们给赵东云或者段祺瑞卖命的原因大体有两个,一个是私人忠诚,一个是对权势,个人前途的渴望。

以奉军为例子,奉军的大部分军官都有着少许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但是这不足以成为他们效忠赵东云的主要原因。孟恩远、陈光远、杨德明等高级将领效忠赵东云,乃是因为他们和赵东云、苏系是一个利益整体,苏系好了他们才好,苏系统一中国了,他们才能够当上开国功臣。而对于那些进修生们而言,则是私人忠诚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他们自诩为赵东云的学生,嫡系中的嫡系,他们并不是为苏系效忠,他们是为了赵东云私人效忠。

在当代特定的环境下,所形成了国内诸多军阀部队的向心力实际上是有限的,远远无法和那些有着国家、民族、宗教、主义等信仰的列强部队相提并论。

而这两者的差别实际上也就是近代军队和现代军队的差别,近代军队和现代军队的最大差别并不是什么武器差距,而是信仰上的差距。

一战中、二战中列强部队可以为了国家和民族发起视死如归的死亡冲锋,伤亡率经常达到百分之四十,五十都不崩溃。

而对于缺乏信仰的近代军队而言,经常只有百分之十的伤亡就崩溃了,如果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伤亡率,那那百分百是全军大崩溃了。

当代的奉军和皖军,就是属于非常典型的近代军队,军队普遍缺乏信仰,只能依靠权力、财富财以及私人忠诚来维持。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如果顺风顺水还不成问题,也足以造就皖军第四师、奉军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种王牌部队,然而一旦遇到了挫折,崩溃起来也是非常迅速的。

相对而言,奉皖两军里的那几支王牌部队还好一些,多少还能打一打硬仗,比如之前第九师第十七旅就是硬生生守住了滩头阵地足足三天之久。然而其他次一等的部队就不能这样了。

两江第七师虽然底子不错,但是距离王牌部队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在苦战多天后又被包围的情况,部队没有立即崩溃还能够发起突围作战已经算是不容易了,然而第二十五团被当成了弃子后,却是终于崩溃了。

在两个营长的带领下,第二十五团的士兵们抛下了枪支,举起了白旗,该团团长见无法阻挡部队的投降,也是当机立断选择了放弃部队潜逃。

接到敌军第二十五团残部近两千人成编制投降后,前线督战的潘峦清也是觉得有些惊讶,按照他之前和两江第七师的交战经历来看,这个两江第七师还是比较能打的,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投降了。

不过,潘峦清也没有心思去猜测第二十五团为什么会投降,对于他来说敌军投降总比顽抗要好得多,当即把这些投降的皖军缴械后,就是交付了后方的少量部队看押,而他继续带着第十七旅向前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