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四人组只能放弃。薄荣的脸色极差。

他辛辛苦苦,虽然赚到了不少好处,但是,最大的好处让苏城拿走,已经很令其郁闷,最终的两组井也没拿到,确实有理由生气。

小胖暗自佩服,小声道:“幸亏咱们把钱已经花完了。”

除非刻意留钱,否则苏城也难剩下800万。且看后面老板们的样子,1000万似乎也出得。

苏城已经满足,只小声道:“你一会儿过去,和拍下油井的人聊一下,把他们手里的超低品位井都换过来,我们用3吨左右的低品位井换,吨产相同就行。”

小胖虽然不解,但还是悄悄向后去了。

……

第一百一十章 聚合物驱

80年代的油老板和煤老板,都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免不了有小富即安的心理。20年以后,他们中的某些人,也许会积攒到亿万家产,从而生出做一番功业的念头。

但是,在只有几十万,几百万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下定决心,将钱投入看不见的技术领域。

三次采油的技术,既然还没有被国家大型油田使用,那大家即使知道这个技术,也不会主动引进,投资发展更是不可能的事儿。

大家考虑的,还是不花钱,或者少花钱,能赚多少的事。

用四口,六口05吨的超低品味的油井换一口2吨或3吨的低品位油井,在老板们眼中,算的上是好事。

几位钱没花出去的油老板,更是愿意直接出钱购买,或者加钱换井。

小胖记着苏城的话,对这些老板的要求是一个都没同意。

今天的拍卖会上,油井吨产的价格低到了2万元,他们若是开到4万都不好听。可是,只要今天过了,吨产油井卖到10万元甚至更多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