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

苏城笑过,道:“100万吨,能做到吗?”

“3100米的是千吨井,4500米的2号井勉强能到千吨,要是第二批的井里没有3000吨的超高产井的话,估计拿不到奖金了。”顾海健说的时候也在微笑。

他的副手隋元庆不太熟悉苏城,进一步介绍道:“油井的第一年是提高期,要达到稳定高产,往往要三五年的时间,多的有7年的。埕岛油田尚在勘探当中,100万吨是不太容易达成的。”

苏城颔首,问:“钻井平台呢?正常吗?”

顾海健回答道:“接下来就要进行实地测试。说实话,大家是有些忐忑的。”

“只要能保持大位移井的水平,我看没问题。”苏城笑着鼓励道:“自10月到3月,5个月150天的时间,从技术到建设,完成4500米的大位移井,不止是国内少有的,而且是国际上少有的,座底式海洋钻井平台只是咱们的第二步,接下来还要做自升式的海洋钻井平台,大家努力,如果海试成功,我们也发奖金,和陶书记的不冲突哦。”

大家都笑了起来。

等人散去,苏城望着远处的海洋钻井平台,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比起他后世在教材上所见的海洋钻井平台,这个平台要简陋太多了。平台长仅35米,宽22米,上甲板高12米。在海面上,要是有较大的风浪,甚至会看不清楚。

这样的平台,只能在浅海使用,而且最好是海湾类的平稳海域。

顾海健顺着他的目光,轻声道:“就是这样的座底式海洋钻井平台,我们的国产化率也不到50%,哈利伯顿帮了一些忙。主要成本都在进口的零部件上。”

苏城微微点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就是到了30年后,海洋钻井平台依然是外国人的领域,大华实业因为埕岛油田的刺激,已经提前了一大步。如果再走海油陆采的捷径,最终仍然是浪费10年时间。

顾海健不好意思的道:“他们的技术比我们先进太多了,所以价格才那么高。而且,他们的钻井平台基本都是电子化了,我们确实比不上。我们的基础,还是国家70年代做的跟踪研究,10年过去了,理念方面有些长进,材料和设备就不好说了。”

“只要能用就行,国产化且不着急,我们用哈利伯顿的零件,总比直接购买的便宜,日后慢慢改进。”苏城说着一指,道:“这样的平台,可以扩大吗?”

“我们准备将长宽扩展到50米和35米,这样的话,空船重量大概在2000吨以上,开采阿布扎比的油田没有问题。”顾海健也知道苏城的目标,稍停,问道:“听说后天的海试,会有总公司的领导来参观?”

“林书记邀请了几个熟悉的厅级领导,不用担心。”钻井平台的技术属于苏城,但要给石油总公司免费使用,因此,林永贵邀请总公司的人来参观海试,也是很正常的礼节。

因为阿布扎比油田的关系,大华实业和三大石油公司的关系有点僵。不过,这也就是个别领导的意见罢了。苏城心里明白,只要阿布扎比出油,或者大华实验室的海洋钻井技术爆出卫星,又或者台塑的合作成功,个别领导就会变成少数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