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页

第二天一早,他再来上班的时候,就在办公桌上看到了《大众日报》的评论员文章。

报纸是小杨主任放在那里的,每当有什么牵扯到大华实业的消息,他总是第一时间放到苏城的办公桌上。

苏城用喝茶的时间,看完了评论员文章《三角债夸大其词》。

里面虽然没点大华实业的名字,但也隐隐透出了批评。不用说,要么是童局长的手笔,要么就是周市长的授意。

第二天,又有同样论调的文章发表。

第三天亦如是。

这是典型的政治舆论,用优势的媒体资源占据宣传高度,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将反对者碾成肉糜。

在政治斗争中,这是当权者的极好的砝码。

如此进行了一个星期,就连迟钝的小胖都坐不住了,不知从哪听说了童局长的事,带着秦筠到济柴来劝苏城,让他请林书记出面说项。

林永贵是做过政府市长的,认识的人确实不少。

苏城却觉得没有必要,说道:“三角债爆发是迟早的事,用不着说项,最多一两个月的时间,等国务院对全国三角债状况进行摸底结束,他们的轻松就不攻自破了。其实,堂堂常务副市长出面都借不到钱,本身就能说明问题了。”

他的判断既是基于自身的了解,也是基于对历史的记忆。秦筠身在局中,就很难有准确的判断,疑惑的道:“就算三角债的情况很严重,如果国务院出面,还是很容易解决的吧。清偿掉互相之间的债务就行了吧。”

“哪有那么简单,来自破产或将破产的厂子的债务就要不回来了。恐慌一旦爆发,有钱的厂子也不会还债的,银行还会冻结存贷款,最后就会有更多的厂子倒闭,更多的烂账,继续倒闭,明白了?”苏城接着给出论断,道:“周市长和他的董大林根本是逆着潮流,这样大张旗鼓的闹腾,自寻死路!”

小胖却是眼前一亮,说道:“师父,你这么肯定,那就发表文章和他们对着干啊。”

“不行,民不与官斗。”秦筠立刻反对。

小胖“嘿”了一声,道:“我师父哪点像民了?再说了,周董两人闹腾的越厉害,估计掉下来的也越重,说不定被撸掉了呢?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