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

双方通力合作的情况下,仅三天时间,设计图纸就全数到位。领头的瑞士工程师巴克曼非常高兴,一个劲的表扬工程进度。他们全球开工,完成工程越快,获得的奖励和薪酬也就越高。

苏城等大华系的成员自然更高兴,国际市场上每吨三四百美元的甲醇价格,意味着早一天投产,就能多生产出10万美元的甲醇。

上海石化厂等单位,也兴致勃勃的参观工地。早在瑟坦油田竞标期间,为了对付能源部,苏城就许诺从上海石化厂进口甲醇装备。不过,他们的甲醇装备产量难以满足大华的需求,双方重新协调,就变成了学习卡利萨的技术,并以改造拆解自巴西的装备为主。

唯一不觉得高兴的,也许就是台塑系的王胜了。大华的进度越快,给予台塑的压力就越大。偏偏他们还不能阻止大华实业的投产——自己不能敲定合同,难道还让别的公司不能敲定合同?何况,大华实业还是他们邀请来的。

王胜无话可说,只能在海沧的工地无聊的转悠。这时候,又是一个车队卷着黄土而来。

“还有新设备?”王胜一阵无奈。大华实业的甲醇设备要是真的投产了,台塑可就尴尬了。这不光是大陆方面的压力,还有台湾方面的压力,他们可不会把大华和海沧基地分开来看,只会觉得海沧计划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台塑来说,这明显不是什么好消息。

车队最终停在了大华石化公司的外面,一队队人提着铁锹铲子之类的东西跳下车,然后松散开始排队。

苏城也注意到了,丢下外国专家,慢慢踱了过来。

“这是做什么?”王胜满心疑惑。要说他们是来干活的,工具也太简陋了,而且就在大华石化公司的隔壁,哪里也就刚刚平整了土地罢了。

苏城尚未看出个子丑寅卯出来,这些人就喊着口号跑了起来。只见前面人推着独轮车划线,后面人就锄头铁锨一起上阵,跑出一条沟渠。

“这是要挖水渠?用得了这种阵仗吗?”现场有8辆大车,三四百人,站成一排声势逼人,干起活来热火朝天,王胜明显是理解不能了。

苏城和他并排站立,不确定的道:“好像还有植树。”

两人瞎猜了一会儿,摸不着头脑。杨明跑去问了问,神色古怪的回来,道:“他们是市里组织的建设小组,全是工商局和税务局的干部,要在咱们厂区外面弄个公园。”

大华化工公司有400亩土地,按说是比较宽敞的,但也只能随便搞一下绿化,不可能像花园一样铺开。

看来眼王胜,杨明继续说:“全市的企事业单位,都要组织人手来参加海沧建设。以后每天都会有一个单位的人来,直到咱们工厂边上的公园建好。”

王胜奇怪的问:“怎么不让工作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