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页

苏振国转向苏城,也问:“你准备买多少?”

“抵押金1亿美元,合同金额10亿到20亿之间。”苏城说的无比肯定。

朱恩波呆住了,心想:怎敢!

苏城眼观鼻,鼻观心。

苏振国不置可否的问:“那海沧计划的石化基地呢?你还参与吗?”

“当然。”苏城的语气更加肯定。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做好自己的事

资本市场上,说一千道一万,资金就是硬道理。

要说家大业大,国储局比大华实业强太多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之类的机构,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也经常以硬茬的形象出现,买卖期货都不用银行杠杆的贷款,亏钱了就交割,每年上亿吨的原油产量就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但是,要让国储局、中石油或者中石化一口气购买20亿美元的期货合同,没有任何一个领导能狠下心来。

责任太重大了!

从权术的角度来说,国内机构投入2亿美元购买石油期货盈利,和够买20亿美元石油期货盈利的意义相差无几。但是,2亿美元产生了亏损和20亿美元产生了亏损,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朱恩波对国企的风格知之甚深,提出的5亿美元还是在2亿美元盈利的基础上做出的,若以银行杠杆而论,只相当于投入20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的资金。

以国家的面貌出现,千万美元级确实有够寒酸。但要从绝对数量上来说还真不少了。所以,短暂的惊讶后,朱恩波不相信的道:“1亿美元的保证金,对10亿美元的合同是够了,对20亿美元的期货合同就有所不足了吧。”

“如果不够,集团会考虑追加保证金到25亿美元。”苏城因为是老板,所以可以这样说。换成国储局的任何一名官员,都只能按照既定的政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