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页

焦国平就发言道:“我不担心中国会重蹈苏联的负责,我担心的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受到苏联解体的影响,我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保证改革开放的延续性,最好是能够给予国内明确的信号。至于国外,我认为静观其变就行了。”

他的最后一句话,稍稍有些针对苏城。因为“私掠证”并不是什么秘密工作,它的对外宣传是帮助苏联恢复经济,焦国平的意见,很有可能使之发生变数。

好在周老对已做出的决定信心十足,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就问苏城:“你觉得呢?”

“我赞同焦国平的意见。”人家说的是正确的,苏城也不想逆市而走。

焦国平愣了一下,旋即露出不易察觉的冷笑,道:“保证改革开放是一个大的提纲,具体怎么做,我还没有很好的想法,苏董怎么认为?”

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说是中国未来的治国方针都不为过。

焦国平根本没有去完整的思考这个问题。不管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的命题,还是一个真实的政治问题,这都是一个巨大的难解的谜题。往往需要数十名学者,以极大的耐心进行极深入的思考,才能完成。从焦国平的角度来说,这又是他进行的一次完美逼宫。

这句话说完,他甚至没有去看苏城,那是料定了他无法回答。焦国平转过头来,就准备继续延续性的话题。

这时候,却听苏城说:“应该说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同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搞经济,发展经济依靠的是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虽然只是寥寥几句话,周老、南教授和焦国平全都听愣了。

这内容,太切合实际了!

乍听起来,好像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理论,但仔细一想,竟然全是紧扣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理论。

换成普通人也许不能明白其中的难度,在场的三个人哪能不知道苏城话里的分量。

他就像是提炼出了马克思理论里的现实状况一样。

焦国平第一时间就想要反驳。

怎么能让苏城占据理论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