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页

这可不是电视塔,而是真正的大楼啊。刚刚落成的北京燕莎中心,可以算是最近两年新建筑的代表,由五星级的凯宾斯基饭店、燕莎友谊商城、公寓和写字楼共三栋地面建筑组成,占地16万平方米,但主体建筑的高度,也不过545米高,地下三层,地上18层而已。

100米不说是北京最高的建筑,但也算得上地标建筑了,按照国内的标准,超过100米,就是超高层建筑了,说是本届政府任内的最高建筑也有可能。这样一栋建筑,虽然不会对北京市的主要领导产生什么直接影响,但对操持此事的官员,还是有一定的加分的。

不管怎么说,市里多了一处地标建筑,不仅没有让政府多掏钱,还赚了钱,仅此一项,就够官员们疯狂的了。

广州深圳更用不说,他们的行政级别比北京低,从城市建设中获得的好处就更高,说不定愿意接受更苛刻的条件,到时候,大华投资的想法说不定也会变了。

秘书长想来想去,觉得不能就这样放走季润之,挥手道:“你再留一天如何?我去向书记汇报一下,只要你们是诚心诚意的来北京投资,拆迁这个坏人,由政府来当,也不是不行。”

说到后面,他还借着笑话笑了笑,缓和适才的气氛。

“您也是为了大家好。”季润之马上跟着,道:“我们大华可以为拆迁专门准备一笔款子,除了用于新的住宅楼的建设费用以外,拆迁家庭也可以按月得到租房费用,但拆迁的主体,还请政府出面,毕竟,我们公司出面谈判什么的,有很多劣势。”

“嗯……”秘书长其实不怎么在乎拆迁的事。90年代初,很多居民是愿意拆迁的。因为此时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而新房的条件普遍较好,为换新房而住的远一点,很多人都乐意。甚至有北京上海的居民,自发的掏钱拿物,用市中心的老房子换近郊的新房子。

92年,不光没有学区房的概念,很多房子的条件也相当差,没有厨房和卫生间的平房和筒子楼是此时常见的居民楼,稍微好一点的平房有厨房,但只有共用的旱厕,较晚建的筒子楼有卫生间不一定会有厨房,几家人在楼道上做饭,日久天长下来,矛盾多不说,周边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即使是有卫生间和厨房的老房子,面积往往也很小,40平米左右的一室一厅是此时常见的房型,随着房屋所有者的年龄增长,三世同堂乃至四世同堂的不在少数。

这样的条件,使得正常的拆迁变成令人期待的事情。当然,越是令人期待受人关注的事,反会越是容易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矛盾。

季润之对于不参与拆迁的要求,是举双手赞同的,见秘书长有点松口的意思,想了想,干脆道:“秘书长,我们公司对于酒店的建设,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目前在国内的五座高级酒店,我们计划是一个五星级酒店,4个四星级酒店。如果市里能在短期内审批土地给我们,我可以做主,把五星级酒店放在北京。”

“像凯宾斯基那样?”

“只好不差。”

“那就一言为定,你等我消息。”秘书长再无二话,虽然明知道100米高的大楼,只有五星级酒店才能配得上,但确定和猜想,还是不一样的。

“太感谢了。对了,我们还想再选10到20个地块,做连锁酒店,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