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页

说罢后大踏步扬长出去,只是步伐匆匆,难免有些局促凌乱。看着熊廷弼的背影,好象有点明白过来的孙承宗一笑道:“殿下春风化雨,无论是熊兄弟还是莫兄弟都是屡承恩泽,只望他们能够理解殿下的用心良苦就好。”

朱常洛摇了摇头,笑容有些苦:“老师你不要夸我了,熊大哥是什么样的人不用多说,就说莫江城确实是个不何多得的人材,咱们能够有今天种种,他出力甚多。我所做所为就是在为国选材,力求不使黄金入土,明珠蒙尘,他日就算我不在时,大明朝廷有你们在,那也没什么可担忧的地方了。”这几句话由心感叹,居然不知不觉中说了几分真相。

听前边的那几句话时,孙承宗一直在连连点头,深有同感,可后边这一句一经入耳,孙承宗霍然抬起头,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殿下……为何做此不祥之语?”这才意识到自已一不小心失言了,心里先警告自已句,抬头见孙承宗一脸惊慌,连忙开朗一笑:“开玩笑啦,老师不要当真。”

一直没有说话的叶赫,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掠过一丝悲伤和怒气,随即低下头。孙承宗惊疑不定,看了一眼朱常洛,也没有再说什么。这个时候王安恰好进帐来,笑眯眯道:“殿下,工部赵大人带人将东西都送过来了。”

朱常洛站起身来,眼神变得迫切热烈,“说了这么多闲话,终于到了办正事的时候啦。”

一听说要办正事,顿时引起几个人的注意力,朱常洛心情看来极好,一脸春风当先就走了出去。

一行人来到校场之上,果然见来自工部的车马人夫溜须源源不断的自营门涌入,每人肩杠马挑着尽是大木箱,看着甚是沉重,不知里边是什么玄虚,赵士桢正在不停的呼喝指挥,要人夫轻拿轻放,小心磕碰。

见太子来了,赵士桢一脸红光的迎了上来纳头就拜,道:“老臣姿质弩钝,不堪大用,所幸这次没有误了太子大事。”见他比之前清瘦了不少,朱常洛有些心痛,一把将他拉了起来:“老大人劳心戮力,于朝廷有大功,常洛心里记下了。”

这次赵士桢没有客套,二人相视一笑。群臣如股肱,贵在知心,客套话不必多说,彼此心中有数,一切尽在不言中。

其实在看到赵士桢的时候,孙承宗已经隐隐的猜到这里边是什么了。人的名树的影,赵士桢善做火器之名他久有耳闻,联想到前些天朱常洛来大营时的惊人之举,孙承宗的脸上顿时泛起一阵狂喜,眼睛已经开始发光:“微臣斗胆猜上一猜,这里边莫不是上次说的燧火枪?”

朱常洛哈哈一拍手:“果然不愧是老师,见微知著明察秋毫。”

孙承宗大喜!虽然朱常洛上次探营时已经向他展示了燧火枪的威力和用法,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快的做出这么多的枪,看着那几百口大木箱,由此可以看出来,太子在这方面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这时赵士桢已经命人将一口箱子打开,孙际宗实在忍不住急步上前,拿出一把比划一下,入手份量不轻不重,上了生漆的木质枪托拿在手里,说不出的舒服自然。比他认识的火绳枪相比起来,后者枪身明显要长,这样设计的更适合于作战,射程远,杀伤力大,在看到扳机处那个小巧的特殊装置后,孙承宗已经是爱不释手,眼底全是丝毫不加掩饰的狂热喜爱。

第269章 诚服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火枪说不上是个什么稀罕的东西。但是今天城北大营校场上,在场几人都是京师三大营领军人物的眼里,火枪的意义从这一刻开始重新演绎。

枪声一落,等不及硝烟散尽,熊廷弼第一个忍不住飞奔上前,看那个百步外倒在地上假人胸口处轰出一个大洞,正在往外汩汩冒着黑烟。看着那个深深的黑洞,虽然是个假人,熊廷弼倒吸了一口气,但也没觉得多稀罕。他在辽东这几年没有白过,火枪在李家军铁骑内并不罕见,熊廷弼对火枪印象一向是停留在威力奇大,但局限性太多这个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