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是锦州那边能守住,不让建虏越过大凌河,那样从锦州到山海关的大批良田就能安排种植,那就太好了!
左应选心中想着,心中暗自决定,虽然目前还看不到希望,但还是有必要把那些荒废的良田登记造册,以待将来才行!
他站在城头上,想了好长一会后,决定给皇帝为此写份奏章,必须未雨绸缪才行!
左应选没有刘王氏这样的渠道,不过快马急递,也要不了几日,那奏章便送到了皇帝手中。
崇祯皇帝看到是左应选的奏章,倒也很是有兴趣,立刻便打开看了起来。
他看完之后,又再看了一遍,而后,放下奏章,深思了起来。过了好久后,他神情一动,似乎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传旨,令内阁首辅温体仁觐见!”崇祯皇帝决定就这事,好好和温体仁聊一聊,先行给个章程出来。
第352章 太祖的又一坑
在温体仁见礼之后,崇祯皇帝便让他看了左应选的奏章,而后问道:“温卿,因为灾荒,战乱等等,我大明的无主之地该有不少吧?”
这个无主之地,自然是指能耕作的田地。温体仁听了,立刻便回答道:“陛下明见,还有一些田地,因为所产不多,甚至连赋税都不够交,田主往往便弃了这部分田地。”
崇祯皇帝一听,眉头一皱道:“还有这样的事?大明的田赋并不是很高啊!”
“回陛下,正赋确实不高。”温体仁对于这一块,显然了解地多,因此又能马上回答道,“但因为我大明的各种杂税皆以田地为依据,且劳役也是以田地来分派。这些远比正税要多且劳民,因此弃了田地的农民,多是因为这些!”
原本的崇祯皇帝,对于这些并不是很了解。而魂穿过来的胡广,就更是不了解这些古代的税收了。因此,这一块内容,就有点空白。
崇祯皇帝之所以召温体仁前来,原本还不是因为这个,他是基于另外一个想法。此时知道,便皱着眉头问道:“这块税赋方面的饿来龙去脉,卿且说给朕听听。”
“陛下,此事当追溯太祖开国之初。”温体仁自然答应给他讲道,“太祖因为出身,对于农民很是仁慈,而有痛恨于贪官污吏,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