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伤卒,他不是有恻隐之心。这些建虏,那个手里没有大明百姓的人命?这么多年来,人均都有十来条人命有吧?他此时之所以任由他们回去,是因为他知道,那些军卒中了铅弹,以满清的能力,十之八九是救不回这些伤卒。就算断手断脚,可一样有死人的风险,而且风险还很高。既然如此,就任凭建虏折腾去好了。
城头箭楼里,阿济格在焦急地等待,等待着多铎领军杀过来。可一直过了午时,被明军抢走的粮车,一辆又一辆地经过,直到再没有粮车经过,城外的明军马步军也跟着最后的粮车后面,大摇大摆地离去,还是不见有一丝异常现象。这让阿济格的脸色异常地难看,甚至怀疑多铎见死不救。
等到明军全都过去之后,城外终于又有了建虏探马的踪迹。有不少,是护粮队的探马,此时过来镇江堡,禀告他们那边的情况。说被明军伏击的战场上,到处都是大清军卒的尸体,明军骑军的四处追杀,也让尸体的范围非常大。这支明军实在太过厉害,汤站堡那边,虽然集结了军队,却不敢立刻过来,只是探马回报后,才缓缓往这边过来。
另外让阿济格好过一点的是,当时战事一发生,探马就一直往西去报警,一城接着一城,估计要不了几天,精锐就能赶上来。
可他很快想起,要是明军从鸭绿江出海的话,援军必定赶不及。顿时,他整个人就又不好了。不过,他心中想着,明军海陆两地的军队配合,应该没那么好吧?
之前的时候,鸭绿江那边,可没有发现一丝明军水师的踪迹。难道他们还能料定,今天自己会经过那里,然后他们劫粮,刚好有水师在最近的地方接应?这不可能!
第1043章 垂死挣扎
镇江堡就在离鸭绿江不远的地方,登莱巡抚卢象升最终选择满清护粮队出镇江堡不远的地方劫粮,主要原因就是方便撤离。只要不让护粮队逃回城里,那就可以了。至于城里的那些满清地方军队,呵呵,满清的精锐军队都不怕,还会怕这些地方军队?
大约午后一个时辰左右,明军骑军便已到达鸭绿江边,在事先一处约定的岸边,看到了已经等候在这里的登莱水师船队。阿济格再怎么也想不到,通过郑芝菀和魏木兰两人在聊天群中的通话,大明水陆两军配合得非常默契。
就见鸭绿江面上,船队已经排成了很长的一字队形,岸边适合停靠的,一次就两膄船,此时已经停在岸边,简易的舰桥也已经准备在那里。运粮队一到,大明将士就立刻命令那些投降的汉军八旗立刻驱赶粮车上运输船。
这些投降的汉军八旗,一个个的脸上,全都带着惊讶之色,明军的水师怎么会刚好出现在这里的,而且还那么多?还有,这些明军的运输船竟然都能赶着粮车上去,显然是专门改造过,难道这些运输船就是为了打劫大清的粮车而准备的?
这一次,他们猜对了。明军连续打劫满清的粮车,而后往往都是通过水师装船运走。几次之后,就发现劫粮的战斗,往往能打满清军队一个措手不及,比较容易得手,但装粮上船就比较麻烦,往往要耽搁很长时间,因此,登莱水师这边,就特意改造了运输船,能赶着粮车直接上船,而后卸下拉车的牲畜,就能以最快速度完成装载粮车了。
运输船装满一膄,就开走一膄,都不用战船护送,在这海上,就是大明军队的天下,满清是连一条船都没有的,放心地很。不管是粮车上船,还是运输船靠岸,全都井井有条,并没有任何混乱。不管是登莱水师将士,还是岸上的明军将士,都没有一个人有急躁、慌张的神情,就好像他们不在敌人控制的区域。不明内情的人看了,绝对会以为他们是在大明境内,竟然如此从容不迫。
不过,卢象升指挥着大军,自然不会轻敌。步军守护在岸边一大圈,而骑军,则全被撒了出去,屏蔽建虏探马的窥探。至于对岸的新义州那边,骑军不方便过去,就随便了。反正江上的浮桥,已经被水师给破坏掉了,有鸭绿江隔着,新义州那边的满清军队就只有干瞪眼的份。
一膄小船从东岸驰过来,上岸来到卢象升的帅旗之下,是李德明归队了,他拿出一颗首级说道:“中丞大人,这是满清派往朝鲜的求援信使,已经被属下截住。”
让东岸的李德明截杀信使,只是对整个战事的一个补充。实际上,并不会有多少影响。有登莱水师在,就算浮桥没破坏掉,难道满清军队还能在水师将士们的攻击下,安然通过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