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便一声重哼,显然很不满意地立刻说道,“身为上位者,要是时刻记得自己身份尊贵,和其他人划清界限,这是自己把自己给变成了孤家寡人,又怎么去管好大明帝国?尊贵不尊贵,不是如此浅薄。朕去扫个地,难道朕就不尊贵了?朕上阵厮杀,就不尊贵了?要管好一个帝国,首先要赢得臣子百姓的敬佩,而不是光靠身份?就说这次,不管是你,还是太子,只要有人多体察一点民情,又岂会不知道那两人平时都干些什么事情?”
崇祯皇帝的这个说法,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周皇后听得有点骇然。不过幸亏崇祯皇帝没有一开始就提这个,因此,她没有那么突然,消化了一会后,就回过神来了,正要说话时,崇祯皇帝却又说道:“当然了,朕刚才只是举了例子,如何亲民,有各种手段,如何体察民情,也有各种手段。但不管如何,太子还年幼之时,就应该放开身段,去亲自体会,亲眼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记住唐太宗的那句话,就能当一个好皇帝。”
周皇后脑袋有点懵,这些新观点,一时之间,有点接受不了。可皇上圣明,他说出来的话,肯定是不会错的。还有,太子是他亲儿子,难道还能害太子不成?
这么想着,她勉强展颜一笑道:“一切听陛下安排,相信太子会受益匪浅的!”
“嗯!”崇祯皇帝要得就是她这个态度,便点点头说道,“很快朕就会下旨,由农司的张子龙、开物司的宋应星来给他们授课,其他皇子皇女也全都要听。学过一段时间之后,朕要亲自考核他们。”
可以说,张子龙、宋应星他们,其实代表得就是新学,也就是后世的科学技术。先做普及性的讲解,又会有实验可以做,相信这些皇子皇女们,肯定会有感兴趣的。
有了兴趣,再加上皇家的资源,他们想要在某方面做出精通之事,也就不难了。更何况,还有崇祯皇帝来自后世的见识眼光,只要稍微点拨下他们,都够他们在某一行业留名青史。
这种安排,在崇祯皇帝看来,比起那种混吃等死的藩王流,不要好太多。
崇祯皇帝给周皇后讲明白了,回头还要给其他后妃讲讲。不过先由周皇后去说,让那些后妃都消化消化,然后再去说,就会好一些。
两天之后,崇祯皇帝就搞定了宫里面,正式发下旨意,调张子龙给太子皇子们讲解《农政全书》,调宋应星给太子皇子们讲解《天工开物》。
这份旨意一发出去,顿时又引来朝野的议论。
原本崇祯皇帝为他们两人新设衙门,就已经可以知道皇帝对于《农政全书》中涉及的农事有多看重,对于《天工开物》中所涉及的农工百科有多看重。可是,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还让他的儿子,特别是太子也都要学这个,那岂不是说,大明下一代帝王,也将很熟悉这些,重视这些?看这架势,是要当千年大计传承了?
明白了这个情况,原本还有人心中抵制这些杂学,不怎么重视的,也不得不重视起来了。因此有流言同时传出,皇帝和太子都如此关注这些,搞不好将来科举,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个说法,是有鼻子有眼的。
毕竟皇帝现在的重视,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不但要求各地主官都要熟悉《农政全书》,甚至连太子皇子都学了,你敢保证,皇上不会更进一步?
对于将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大部分读书人其实都是排斥的,在他们看来,四书五经才是正统。